共同富裕、存量分配與增量發展|安邦智庫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安邦智庫
中國完成脫貧攻堅的戰略任務後,下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不用多談,它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走向更高經濟發展水平的必經之路。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更是明確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着力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基礎」。
戰略目標確定後,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是下一步面臨的重要問題。這不僅是個理念問題,還是一個複雜的政策制訂和政策實踐問題,不同的政策思路,將會導向不同的政策方向。
近期引發國內關注的一個熱點是「三次分配」問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什麼是三次分配?中央會議並未給出進一步解釋,國內各界紛紛做出解讀。一個比較權威的解釋是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的概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按照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個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在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之後,社會發展依舊會留下一些空白,需要第三次分配來填補。」
安邦智庫(ANBOUND)研究人員觀察發現,「三次分配」的提法在國內市場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和擔心。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加大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力度,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今後需要先富幫後富,讓先富起來的人們,拿出他們的財富回饋社會。另一部分人則擔心,「三次分配」是否意味着國家將對財富進行強制性的再次分配,變成「削富濟貧」甚至「均貧富」的運動。後者還擔心,今後國內會通過各種傾向性的稅收政策(如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來進行強調性調節。
實際上,中央對於上述爭議和擔心已經有所回應。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已經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這裏明確指出,共同富裕不能只有少數人富裕,也不是搞平均主義,這實際上否定了「均貧富」的看法。此外,中央還提出,「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這意味着,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實現,需要分階段來逐步實現。安邦的研究人員曾經談到過對第三次分配的幾個理解:(1)這不應該是強制要求,更不能變成社會運動;(2)第三次分配是輔助手段,而非主流手段,不能主次顛倒;(3)鼓勵第三次分配,需要通過稅收政策和社會榮譽等手段來加以激勵與引導。
關於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明確:共同富裕的實現方式主要靠存量分配,還是發展增量?如果是前者,那麼政策的着力點就是分存量蛋糕的問題,通過一系列分蛋糕的政策設計,來向共同富裕靠攏。這種思路的重點在「分」和「均」,「公平」要比「效率」更為優先。如果是後者,政策的重點則放在如何做大蛋糕,通過增量的增加和分配,讓後富的人群得到更多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這時候的政策重點放在發展方面,與過去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方式有更好的承接。
在我們看來,作為人口眾多、區域差異和城鄉差異都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共同富裕實現之路,一定不是單一的,而是兼顧了各方利益的綜合發展之路。因此,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恐怕政策上要「中庸」一些,既需要效率,又需要公平。但是,無論政策的重點傾向於哪一邊,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一定不能離不開發展這一主題。在我們看來,發展、增長與效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應該是中國需要堅持的政策主旋律。如果偏離了發展和增長,共同富裕就會變成在靜態的格局裏分蛋糕,這對於仍在發展和爬坡的中國來說,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情況。
對此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歷史告訴我們,均貧富並不能實現所有人的共同發展,甚至可能使發展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他認為,要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要實現人的共同發展,人的能力的共同提高。共同富裕首先要富裕起來,雖然中國的經濟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是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才剛超過1萬美元。而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中國的3倍以上,美國人均GDP更是達到了6萬美元。劉尚希認為,如果共同富裕主要通過稅收去實現,那就是將財富進行再分配;若過於倚重再分配,則很可能導致稅負加重,發展的動力就會變弱。
最終分析結論:
中國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發展中國家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努力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共同富裕。因此,我們不能局限於存量分配,而要着眼於增量發展,在穩健發展中促進公平,實現共同富裕。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安邦智庫8月24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