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基建計劃終敲定 中國期待怎樣的美國?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從白宮初始提出的2.6萬億美元要價,到參院兩黨最終決定的5,500億美元撥款,雖然拜登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法案規模有明顯縮水,但仍不辜負「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投資」名號,將給美國陳舊的道路、橋樑、鐵路等注入亟需的資金。儘管拜登在推廣該法案時多次「劍指中國」以爭取兩黨共識,但事實上,美國取得這等立法成就,正是中國所期待的。

軟基建全砍 硬基建大致無傷

先來看拜登基建計劃最终方案。雖然表面上看上去金額大縮水将使效果大减,但稍微分析就可發現,主要是「人力投資」等軟基建項目全軍覆沒,例如投資研發和製造業應用領域、社區照看服務、勞動力培訓、學校和住房改造等。另外,清潔能源稅收減免和電動車項目這類不符合共和黨理念的政策,也落得前者被完全剔除、後者大規模縮水的命運。

不過除此之外,其餘實實在在的「硬基建」項目都得到保留,金額也只是略為削減一二,個別項目還撥款增加。其中最大頭的支出為翻修道路和橋樑(1100億美元)、其次為更新電網(730億美元)、鐵路升級(660億)、寬帶升級(650億)、改進飲用水基礎設施(550億)等等,而這都是美國各地所急需的資金。

美國多地基礎建設嚴重老舊需要翻新,圖爲2021年3月堪薩斯公路擴建。(美聯社)

缺少人力投資從長期看固然不利於美國競爭力,但是拜登在切實基礎項目上的願望清單大致得到滿足,已是了不起的成就。雖然該投資規模最終趕不上羅斯福新政(換算至今日花費8561億美元),但也是奧巴馬2009年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RRA)中用於基礎建設的四倍左右,這在提振美國經濟、促進就業、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方面,都能帶來顯著效果。

即使最終效果可能達不到拜登4月承諾的「10年創造1900萬個崗位」、評級公司穆迪預測的「使2024年GDP增速提高1.6個百分點」,但無疑也將是成績斐然的。

難得再現兩黨合作

同樣也不容忽視的是,該方案屬於兩黨合作成就,還在7月28日的程序性投票中得到了包括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等17名共和黨參議員的支持。

這是繼兩黨在4月支持撥款1000億美元與中國競爭的「2021戰略競爭法案」後,美國國會山再次顯現出兩黨協作精神,奧巴馬和特朗普時期兩黨惡鬥、法案難行的惡劣氛圍得以緩解。這也讓外界看到美國民主機構正在恢復其效率和責任心,將國家前途置於黨爭之上。

兩黨議員7月28日宣布基建法案在參院推進,説話者為共和黨參議員Rob Portman(美聯社)

民主黨領導人顯然對此深有感慨。參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8月1日在宣布法案敲定最終版本後,就宣稱「國會已經有幾十年沒有通過如此重大的單獨投資項目了……眼下在參議院通過重大法案不容易啊,尤其是兩黨法案。」拜登也表示該法案是美國民主尚能發揮作用的標誌,「這向全世界說明我們能夠運轉,且能完成重大的事情。」

從經濟繁榮到社會政治穩定

而這,正是中國所期望看到的美國。一個拋棄了自由放任主義的美國,更主動承擔起政府道義責任、加大公共投資、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等等。雖然該國已無可能重回小羅斯福和肯尼迪時期的那種「大政府黃金時代」,彼時執政者深謀遠慮、工會強大、企業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而如今美國企業瘋狂追逐短期利益、全國過度金融化的趨勢已難以逆轉,不過至少摒棄新自由主義教條、向「大政府」回歸的努力是值得讚賞的。

同時,這等巨額投資計劃不但能提振經濟,也能通過創造大量崗位,吸收那些因執政者忽視而在全球化浪潮下失業的藍領工人,重新予其體面的薪水、尊嚴與自信,降低其從中產階級跌落至底層的憤怒與被剝奪感。這也可間接壓縮特朗普等民粹主義政客的市場,乃至有望維護社會穩定,進而達成政治穩定,提高美國在理性政客間傳承而非在極端政客手中激烈搖擺的概率。而這就能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角色,減少美國將內部矛盾轉移至國際政治(中國往往是頭號靶子)的程度,這都是中國所樂見的。

中國期待美國的經濟繁榮與分配正義能減少特朗普等民粹政客上位的可能性。(美聯社)

當然,美國基建計劃是否能促成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還是未知數,該國高度撕裂的現狀依然難解,拜登政府以「中國牌」促成兩黨共識這種「仇恨政治」仍有巨大隱患。但無論如何,一個兩黨願意攜手為繁榮穩定而努力的美國,一個不再迷信小政府主義的美國,也是中國所期望看到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