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華大使何時赴北京?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今年4月,坊間就傳出中國副外長秦剛和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將分別出任中國駐美和美國駐華大使。
7月28日,新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也已赴美就任,目前應已快要結束隔離。但拜登(Joe Biden)政府對新任駐華大使的任命卻遲遲未見動靜。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命的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Edward Branstad),早在2020年10月就已經離任。此後,美國任命了兩任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新任代辦米德偉(David Meale)7月15日才剛剛上任。作為美國最受矚目的外交崗位之一,美國駐華大使的難產似乎增添了外界對敏感脆弱中美關係的想象空間。

但事實上,大使難產並非完全因為中美關係敏感所致。一方面,美國駐華大使長期空置屬於拜登新政府的正常現象。自美國前任駐日大使哈格蒂(William Hagerty)為參加參議院選舉而在2019年7月卸任以後,至今美國駐日大使職位也仍為空缺狀態,創出二戰後美駐日大使空缺時間的最長紀錄。因此,為了顯示與盟友的關係更為重要,拜登政府可能會在公布駐日大使、駐韓大使後再任命新的駐華大使。

而另一方面,相較於美國駐華大使的「難產」,實質辦理相當於美國大使館館務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卻在7月6日宣佈,孫曉雅(Sandra Oudkirk)接替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出任台北辦事處處長。這一任命被某些台灣學者解讀為美方對台灣的重視:美中關係仍需重新相互探底,但美台關係卻先行定錨。

此外,在美國駐華大使人選上,拜登政府打破了以往由民選官員擔任駐華大使的慣例,轉而選擇富有外交經驗的職業外交官來擔任,其出發點也可能與前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的任命,以及其新的對華政策有關。

特朗普時代的大使布蘭斯塔德,起初也被視為有能力解決中美雙邊關係問題的合適人選。習近平在早年訪問美國時便與其相識,二人私交不錯,到北京上任後,還曾帶着女兒和外孫到習近平家裏做客。但後來中美交惡,布蘭斯塔德處境尷尬,他在2020年9月投書《人民日報》被拒,隨後美國政府公開批評「如果中國想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國,習近平總書記的政府就會尊重西方外交官直接與中國人民對話的權利。」最後,布蘭斯塔德黯然離任,留下不少對中國的遺憾與抱怨。

現年65歲的伯恩斯是經驗豐富的老牌外交官,在美國外交部門服務長達27年,做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005年至2008年,還出任過美國國務院政治事務副國務卿。(CNN)

而現年65歲的伯恩斯是經驗豐富的外交官,在美國外交部門服務長達27年,曾任美國駐北約大使、駐希臘大使,當過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事務高級主管,做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005年至2008年,還出任過美國國務院政治事務副國務卿,成為美國國務院的第三號人物。伯恩斯於2008年離開華府後加入由美國前防長科恩(William Cohen)創立的美國科恩國際戰略諮詢集團公司(The Cohen Group)。他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戰期間曾是拜登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目前為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國際關係及外交教授。

伯恩斯對中國的看法相對務實、不極端,對中美關係的看法類似於拜登政府提出的「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主張。他認為,雙方正處於一種激烈競爭模式中,美中之間是一場民主與威權國家模式的較量,並主張建立一個包括日本、北約盟國、澳洲、加拿大、韓國和歐盟在內的國家聯盟應對中國。

儘管大使也僅僅是本國政策的執行者,而非決策者。但選擇伯恩斯這樣務實、與決策團隊熟稔的老牌外交官,有助於減緩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的惡化。隨着秦剛的到任,相信對伯恩斯的任命也不會等太久,期待兩位大使能夠讓中美之間少些嘴炮,多些認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