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只見中俄威脅 卻忘了自身對和平的威脅
第31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峯會落幕,會後公報首次稱中國對北約構成「系統性挑戰」,指責中國「脅迫性政策」;另外北約也不忘點名一貫的假想敵俄羅斯,稱「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威脅」。簡單來説,對美國為首的北約而言,中國已是「系統性挑戰」,而俄國則是老牌的「威脅」。
就在前一天,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峯會發表的會後公報,才剛剛指責中國在新疆地區「侵犯人權」,並呼籲讓香港維持「高度自治」,及首度提及台海情勢,另還要求針對新冠疫情源頭在中國進行徹底調查。北約發布的公報延續了G7對中國的敵意,且措辭顯得更加明確和強烈。
會後,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也針對北約峯會公報涉華內容做出回應。中方指出,北約稱中國構成了所謂「系統性挑戰」,是「對中國和平發展的詆譭、對國際形勢和自身角色的誤判,更是冷戰思維延續和集團政治心理作祟」。中方還提到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轟炸的事件,稱中國「永遠不會忘記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的歷史慘劇,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同胞家破人亡的人間悲劇。」
其實,早在今(2021)年3月,北約外長會議上將中國稱為「挑戰」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已經表示要提醒北約,「北約還欠着中國人民的血債」。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悍然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空襲轟炸,該場為期78天的轟炸一共造成超過2,500位平民喪命,其中包含79名兒童,逾20萬名塞爾維亞人被迫撤離科索沃。
尤令中國感到憤怒的是,北約當年也向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投擲炸彈,導致3名中國記者死亡、20人受傷。北約雖表示是「誤炸」,但中國方面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的轟炸,可能是對中國此前反對北約轟炸南聯盟的報復,而向美國提出強烈的抗議,北京、上海、瀋陽等地也爆發聲勢浩大的反美示威,此即華春瑩口中的「血債」。
其實回顧歷史,北約不只因為轟炸南斯拉夫聯盟而備受爭議。成立於1949年冷戰時期的北約,本來是12個北美和西歐國家的軍事集團,目的是對抗蘇聯,但蘇聯解體後北約仍持續存在,今日更擴張到30國的規模,總軍事花費超過全球一半。2001年後,北約積極涉入全球的「反恐戰爭」,出兵介入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戰事,造成極大人道災難。
2001年,北約攻擊並佔領阿富汗,導致該國的毀壞以及一場持續至今的戰爭,造成超過10萬平民傷亡,也讓數百萬阿富汗人淪為難民。2003年,美國和英國作為最好戰的北約成員,又假借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名義,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和佔領,導致數十萬人被殺害,以及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北約也在2004年前正式參與佔領。
2011年,北約入侵利比亞並推翻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政權,卡達菲被殺後,利比亞從中東最富裕國家之一,淪為動盪分裂的失敗國家,極端伊斯蘭勢力興起,並產生大批難民潮。而北約針對利比亞發動的9,658次空襲行動,更破壞了利比亞的水資源基礎設施,導致嚴重的水資源匱乏問題。此外,在敍利亞戰爭中,美國領導的聯軍轟炸敍利亞,直接殺害的就有3,833人,有半數是婦女和兒童,更不用提北約成員國也支持內戰中的各種武裝團體,加劇敍利亞的衝突和戰亂。
如此血跡斑斑的歷史擺在人們眼前,北約在指控中國和俄國對世界造成「威脅」之前,是不是也應該照照鏡子,反躬自省一下過去北約對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