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下:北京積極斡旋意在美國?未免格局太低|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葉侃
出版:更新:

5月份持續11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規模流血衝突已經畫上休止符。回望這一輪以巴衝突,中美兩國在其中又有何角色?《香港01》記者採訪了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員李興剛博士,分上下兩篇刊布。

01:以巴問題與美國因素密切相關。您會否認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種種偏袒以色列的舉動(承認戈蘭高地、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強推對以色列有利的中東和平計劃等),加深了以巴之間的矛盾和不信任。

李興剛:這個看法是有道理的。事實上美國政府長期以來都偏袒以色列,只不過到特朗普時期可以説是偏袒到無以復加了。

這一方面讓以色列在巴以問題上非常任性,我行我素,在巴以軍事力量非對稱性的背景下,以色列只相信武力的邏輯而不會思考共存的意義,也不會真的在乎兩國方案等和平方案,它認為時間和大勢都有利於自己。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過度偏袒以色列,讓巴勒斯坦人對未來更加的悲觀,原本他們還想象着有一個領土相連的巴勒斯坦國。悲觀之後就是絕望,絕望之後必然是武力的反抗。

01:近期拜登(Joe Biden)政府恢復了少量對巴勒斯坦的經濟援助,你認為拜登能在多大程度糾正特朗普時期的做法?拜登調整中東政策面臨哪些國內束縛?

李興剛:拜登的中東政策最多也就是非常精細的微調。事實上,拜登政府明顯對巴以和談沒有興趣,也不抱希望。拜登已經宣佈美國重新支持「兩國方案」,恢復對巴勒斯坦、聯合國難民署的資助,這個表態是道義性質的,現實政治中「兩國方案」成功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拜登不會採取實質性行動。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對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的諸項主張幾乎都抱持支持態度。(AP)

美國對中東的態度還是要放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去考察。美國現在的重心是在印太地區,對中東追求的是在地區總體和平穩定的情況下,能夠慢慢的降低對中東的戰略投入和關注度,一定程度上「淡出中東」,重點關注印太。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讓巴以問題保持穩定,美國還需要降低與伊朗的競爭烈度,這就需要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回到伊核協議的軌道上來。

但這樣一來,美國就與以色列在伊朗問題上的戰略存在結構性矛盾。所以拜登在國內會受到親以色列的利益集團的的壓力。親以色列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有很大的影響力,拜登不太可能將特朗普時期過度親近以色列的政策調整太多。

同時,美國國內反對重回伊核協議的力量也會對拜登形成束縛,同樣只能對特朗普時期的伊朗政策進行緩慢微調。

+5

01:談及伊朗,哈馬斯在此次以巴衝突中使用的射程70公里和160公里的「勝利」和「圓月-3」制導火箭彈,都是伊朗開發的戰術火箭。有分析認為此次以巴衝突同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略博弈也存在聯繫。
美國是否會因為以巴衝突的不斷持續,而加速恢復伊核協議談判並作出一定讓步?

李興剛:美國可能會在重回伊核協議的談判上做些讓步,因為談判本就是一個雙方妥協的過程。

儘管以色列不希望美國重回伊核協議,但中東保持某種程度的穩定,美國才能夠聚焦印太,所以美國會對以色列的行為有所約束。換句話講,美國可以維護以色列的利益,但不能凌駕於美國自身的利益之上。

因此對以色列而言,其可能的舉措,就是儘可能阻止伊朗在核問題上的技術突破和能力發展。前一段時間伊朗首席核科學家在伊朗境內被人暗殺,未來不排除類似的事情再次出現。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前排中)曾多次就巴勒斯坦問題發言。在剛剛停火不久的此次以巴衝突中,中國積極斡旋的動作引發國際關注。(新華社)

01: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5月份的輪值主席國,中國外長王毅在此次以巴衝突期間曾主持了相關的公開辯論,同時邀請以巴雙方人士來華對談。如何看待此次以巴衝突中的中國角色?

李興剛:中國始終堅定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同時還和以色列保持非常友好的關係。和其他大國相比,這是中國在巴以問題上的一大優勢,即中國在巴以問題乃至中東問題上沒有什麼包袱,也沒有什麼私心。因此,中國相對來説能夠更加從容地主持公道,公平、公開、公正的促成雙方和談,更容易贏得雙方的信任。

其他國家,比如美國,一直持偏袒以色列的立場,美國在推進巴以和平進程的時候,顯然阿拉伯世界對此是有疑問的。

01:中國曾經也就阿富汗和談問題邀請塔利班代表訪華,但此次中國主動斡旋以巴衝突得到了國際輿論的格外關注,你認為原因是什麼?中國是否正在呈現出在中東問題上的「戰略主動」?

李興剛: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邀請塔利班代表訪華,促進阿富汗國內和平談判,大家會感覺邏輯上很正常,因為誰都希望鄰國能保持和平穩定。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距離中國較遠,中國積極促進巴以雙方和談,國際輿論自然就會更加關注一點,這個倒也很正常。

事實上中國一直致力於推進中東地區和平,曾派出多位中東問題特使,以較高頻率在中東穿梭訪問、奔走斡旋。只不過現在人們習慣於從中美合作、競爭、鬥爭的全球戰略大背景下去看各種國際問題,所以國際媒體樂於炒作這樣的話題。

+5

01:言及至此,此前中國同伊朗簽署25年全面合作協議的時候,不乏有輿論認為中國試圖用中東問題來撬動中美關係。此次中國主動斡旋以巴衝突,有分析認為其中同樣有「撬動中美關係」的考量。
此外,有歐洲學者稱,中國的動作是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問題的翻版。
你分別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

李興剛:一個穩定發展、繁榮的中東不僅有利於中東地區各國,也有利於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社會所有成員都有義務推動巴以衝突的停火降温,重啟和平進程。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自然有勸和的義務。

僅從中美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斡旋巴以的動作,格局稍微低了一點,我認為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角度來審視和看待。中國推動巴以和平並沒有自己的私利,所以我不太認同「藉助巴以問題撬動中美關係」這種看法。

有關「中國的動作是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問題的翻版」這種説法,值得商榷。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從宗教和安全戰略的角度,的確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是中國在巴以問題上純粹出於公理公平和正義,如果硬説有,那就是希望在和平穩定地區環境中與中東各國一道,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和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