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贏得」疫苗戰真的是因為脫歐嗎?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疫情風向已轉。就在幾周前,英國還在為死亡率飆升和新變種病毒而苦惱,被迫實行世界上最嚴厲的封城措施之一。如今,當英國的疫苗接種率接近40%,並逐漸削減管控措施之際,第三波疫情正在籠罩歐洲大陸,而歐盟的疫苗接種速度比英國要慢得多。面對專家認為可能出現的新變種,意大利、法國、德國和波蘭的感染率都正在激增。
突如其來的反轉和鮮明的對比,給歐盟提出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問題:英國之所以能夠更好地處理其疫情,是因為它離開了歐盟緩慢的官僚體系嗎?

歐盟的疫苗難題

歐盟的疫苗接種活動確實面臨一系列問題。

與以色列、英國或美國相比,歐盟與疫苗公司的談判較慢,批准疫苗的速度也較慢。在為這些公司研發疫苗提供的補貼方面也沒有鄰居的那麼慷慨:歐盟用於購買疫苗的「緊急支援工具」(Emergency Support Instrument)只投入了27億歐元加快製藥公司的疫苗研發和生產,比美國的資金少了六倍多。

因此,在疫苗交付方面,歐盟比鄰國的等待時間更長,其疫苗接種速度也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歐盟內部的不和也在未見平息:3月14日,奧地利、捷克等六個歐盟成員國致信歐盟委員會,抱怨疫苗沒有按人口比例交付,招致與歐盟當局的相互責備。

對於批評歐洲的聲音來說,這些事件是歐盟抗疫效率低下的明證。為了證明這一點,法國剛剛起步的「法國脫歐世代」(Génération Frexit)運動的領導人加洛瓦(Charles-Henri Gallois)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圖,顯示歐盟以外的歐洲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都高於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

最近,很多政客和媒體都憑這種邏輯來批評歐盟的「疫苗慘敗」。這個論點很簡單,但很有力:「如果歐盟以外的所有國家都做得更好,那麼問題就出在歐盟身上」,不過論點是否靠譜?歐盟的疫苗接種政策真的是「慘敗」的嗎?

加洛瓦的圖表只說明了一部分問題。除了歐盟以外的五個歐洲國家做得比歐盟好之外,至少有六個國家做得更差:阿爾巴尼亞(Albania),白羅斯(Belarus),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摩爾多瓦(Moldova),黑山(Montenegro)和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都接近零。

更重要的是,歐盟的談判進程雖然較慢,但為歐盟公民取得了重要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英國取得的成果更好。為了更早地獲得疫苗,英國付出了比歐盟高得多的疫苗價格,還同意免除製藥公司在出現不良反應時的民事責任。

英國能夠比歐盟更早地獲得輝瑞和摩德納疫苗,但為此付出了更高的代價。(Reuters, Hannah Beier)

相比之下,歐盟通過以單一集團的形式進行談判,爭取到了更便宜的價格,比人口較少的國家單打獨鬥要好得多。而如果疫苗被證明具有嚴重的負面副作用,正如最近阿斯利康出現血栓案所凸顯的那種潛在風險,歐盟實體將能夠起訴製藥公司,要求其賠償損失和補償。至少從這個角度來看,歐盟緩慢的巨型官僚機構是一個優勢。

從這個角度看,歐盟的問題並不在於它在談判方面失敗,而是它在談判中獲得的疫苗生產太慢。歐盟已經購買了它所需要的疫苗,瓶頸在於製造方面,而製造方面並不掌握在歐盟手中。

有些親歐的聲音指,從長遠來看,歐盟的表現將和英國一樣好,甚至更好。雖然目前歐盟的接種速度可能比較慢,但歐盟委員會表示,一旦有更多的疫苗,將在第二季度加快疫苗接種速度,目標仍是在今年夏天達到70%的接種率,足以實現群體免疫。

阿斯利康藥廠最後只能向歐盟第一季度供貨4,000萬劑,為原定一半。(美聯社)

誠然,在疫情面前,時間是最重要的。由於現在很多歐盟國家正面臨新一輪的感染潮,要等到夏季才能接種疫苗無濟於事。不過,今天像疑歐派一樣說歐盟的疫苗政策落後於英國政策的效果還為時過早,這還取決於許多未知因素,包括新變種病毒的危險性和溫暖月份的遊客流量大小。

後脫歐的英國:一個成功的故事?

為了強調歐盟的失敗,疑歐派一直急於將英國優越的疫苗接種速度描繪成毋庸置疑的成功,但在這一點,他們提出的論點也是有選擇性的。

舉個醒目的例子:當考慮完成接種疫苗的人數時,英國的數字看起來很不一樣。(最廣泛使用的疫苗,完全接種大多需要打兩劑,下稱「完成接種率」。)當計算接受所需兩劑疫苗的人數時,驕傲的脫歐者們跳到了歐洲名單的底部。

3月13日,英國的完成疫接種率仍落後於幾乎所有歐盟國家,為每百人2.31完成接種,而歐盟的平均水平為3.3。為什麼英國在這個指標上落後這麼多?是因為,為了實現更快的覆蓋率,英國決定將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的注射時間相隔數月,比製藥公司推薦的間隔更長。

因此,英國絕大多數接種者只接種了一劑疫苗。這有助於大幅降低英國的死亡率,但由於之前沒有經過檢測,所以存在一定的醫療風險。現在說英國的疫苗接種政策是否風險太大,亦還為時過早,但說它是毫無疑問的成功同樣為時過早。

此外,如果說英國急於降低死亡率,也是因為英國的總死亡人數仍然是歐洲最高的。自2020年4月以來,英國的病例死亡率和每百萬人的死亡人數一直高於歐盟的平均水平。即使是在案件數量相近的法國,死亡人數也只站在英國的70%。

疑歐派的聲音也認為,自從沒有歐盟的牽制,英國的疫苗成功也讓其加速了經濟復甦。依靠普華永道(PwC)對企業領袖的調查,他們宣稱脫歐讓英國比其他歐洲大國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然而,這也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儘管商業領袖們可能會預見英國走向光明未來,但英國自己的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在英國退出歐盟單一市場後的第一個月,2021年1月,發布的英國貿易報告卻描繪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報告發現,英國當月出口下降了近20%,主要原因是其對歐盟的出口下降了40%。進口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用報告自己的話說,英國退出單一市場導致「自1997年1月開始記錄以來最大的月度跌幅」。

誠然,並非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歸咎於脫歐後的影響;疫情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似乎也可以說,脫歐並沒有幫助英國比其歐盟國家更好地度過了這場危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20年,英國是繼西班牙之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歐洲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10%,而歐元區的下降了7.2%。而且2021年1月,英國的GDP按估算按月又再下降了2.9%。

英國脫歐:圖為12月23日,全部擠在多佛港入口的汽車。它們都在排隊,等候警察放行。(AP)

那些為了破壞歐盟而慶祝英國「成功」的人講述了一個簡單好聽的故事:歐盟一直無法保護人們的健康,而英國在離開歐盟後的表現卻非常好。然而,如上所述,這個故事依靠的是一種故意的盲目性,其結論為時過早。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疑歐派的論點應該被忽視。歐洲大陸的疫情最新惡化可能會讓歐洲公民更接近這種說法,特別是如果英國能夠避免大陸正在面對的新一波疫情,甚至可能會導致反歐盟勢力在不同歐盟國家即將迎來的選舉中激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