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哈佛學者:重置中美關係 拜登面臨兩大挑戰
拜登(Joe Biden)赴華盛頓就任前,在家鄉特拉華州面對父老鄉親演講時幾近落淚,這番動容,無論從哪個角度解讀,大概都可以讓外界得出「此行不易」的結論。拜登當初在勝選演講中說,要重塑美國的靈魂,面對愈發撕裂的美國社會,正如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波士頓大學政治學教授陸伯彬(Robert Ross)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指出的,關鍵不在於美國的內政,而是美國在世界的地位,拜登上台之後,將會如何重塑美國的內政外交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此為第二篇採訪稿。
01:拜登宣布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沙利文(Jake Sullivan)分別擔任國務卿和國安顧問。從以往兩人的立場來看,他們就任之後,美國的外交將會回歸理性,基於拜登的外交團隊,你對拜登上任之後的中美關係有什麼樣的判斷?
陸伯彬:對於拜登和他的外交團隊來說,挑戰在於,如何與中國在可以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競爭的領域競爭。
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安全領域,中美將繼續保持競爭。在經濟領域,拜登團隊將會努力與中國建立更平等的關係,並恢復經貿合作,同時改變中國單方面有利的貿易政策。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未來中美將會繼續衝突的領域。
因為,美國將會繼續抵抗中國的貿易體系和中國軍事的崛起。所以,這些領域的競爭將繼續。但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會在某種程度上逆轉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對華脱鈎政策,比如學術、環保和跨國毒品走私等領域。
總之,拜登政府會回歸理性,基於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將中國視為一個必須在所有領域競爭的對手,這比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因為特朗普政府一心想往冷戰方向塑造中美關係,而拜登政府允許中美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
要實現以上的對華策略轉變,拜登面臨兩大難點:第一,如何處理特朗普政府遺留的,將中國視為冷戰對手的國內政策。第二,中國是否會合作。
拜登在對華關係的議題上,必須要十分小心,因為如果步伐邁得太大,會被批評為對華軟弱。
此外,現在並不清楚,中國是否願意幫助拜登恢復中美關係,中國的經濟很不錯,在戰略競爭上,中國與中東、東南亞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的軟實力,現在可能比美國要強大。所以,中國可能會說,不認為當下有與美國政府合作的必要。
01:這是否意味着,儘管特朗普和蓬佩奧(Mike Pompeo)在離任前不斷給中美關係埋雷,但拜登上台之後,中美關係依舊有較大的機會重置?
陸伯彬:是的,中美首先要做的是改變(過往針鋒相對的)語言(change the speech)。對美國而言,加入巴黎氣候協定,重回世衛組織,在這些領域重新展開與中國的合作,是相對而言容易做到的事情。
有挑戰性的是經濟和科技以及台灣和南海問題等領域,短期內,我不認為拜登會開始一個新的外交議題,不會就台灣問題有新的提法,也不會對中國的科技公司施加新制裁,但要完全逆轉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需要一定時間。
中國未來兩到三年會仔細觀察,新的美國政府是否創造了中美重建合作的基礎。當然,最緊要的第一步應該是,讓中美關係停止惡化,停止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對抗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