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將全面顛覆特朗普「利好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國與東盟等15個國家已經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個被稱之為「全球最大的」自貿組織並不包含美國,不少聲音因此稱之為中國的「勝利」。
這是可以理解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早已退出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為抗衡中國而設立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後改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而今RCEP簽署,亞太地區的兩大重要貿易協議美國都缺位,美國少了一個制衡中國的抓手,中國也已有對沖美國戰略壓力的平台。
但如果認為局面就此畫下句號顯然是不現實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宮後將特朗普的政策推倒重來是大概率的事情,這是有迹可循的。拜登11月16日提到需要「與其他民主國家結盟……這樣我們就可以制定規則,而不是讓中國和其他國家決定結果」,這與特朗普時期在貿易問題上四處開火、單打獨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20年11月15日,李克強出席RCEP簽署儀式,世界最大自貿協定就此誕生(點擊圖集瀏覽):
拜登的勝選同樣也在觸動各國,德國和法國等歐洲盟友對拜登寄予希望,美歐關係有望得到修復。在RCEP簽署後,德國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外交發言人哈特(Jurgen Hardt)認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對於整個西方世界而言仍然至關重要,這應該是德國和歐盟對於新任美國總統的首要願望」,並且,歐洲政壇有關「聯美抗中」的聲音也頻頻響起。
再放眼至亞洲,日本、新加坡等一直沒有放棄美國重返CPTPP的希望,新加坡李顯龍11月17日再次談到希望美國能夠有一天重返CPTPP。印度不加入RCEP的同時卻又在期待與歐盟達成協定。值得指出的是,印度與歐盟2007年展開談判,因分歧談判在2013年擱置,到今年(2020年)7月,雙方重啟談判磋商。
從媒體梳理的拜登外交團隊來看,多是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官員,他們都支持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拜登團隊中不少人與中國高層打過交道,涉及台灣、南海、人權、經貿等層面:
民主黨更傾向於與盟友合作,美國盟友翹首以盼拜登上台後重塑美國的領導地位,而拜登眼中的中國已經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可以預測,拜登可能在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基礎上提出新的戰略,在經濟層面,不排除提出比CPTPP、RCEP更為宏大的構想以應對中國,它或許會包括印度乃至在亞太之外的歐洲。
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愈發凸出,雙方在各個層面的競爭會逐步升級,經濟層面恐怕也會如此。全球經濟重心正在東移,作為守成大國的美國為維持自己的地位,對新興大國中國的遏制不會結束。雙方在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只會不斷加碼。
中國強調不願與美國陷入「新冷戰」的對抗之中,從亞洲到歐洲各國也紛紛表示不願意在中美之間明確站隊,但這更多的是一種政策宣示和政治願景。從當下的階段來看,中美仍無法擺脱「冷戰式」的競爭,而相較於特朗普政府短視的外交策略,勢必恢復盟友外交、更多以「規則」之名行事的拜登政府,才會對中國帶來更大的挑戰。這也是未來數年的地緣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