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四年後再為特朗普如喪考妣:台灣何必入戲太深

撰文:黃瀾思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尚未落幕,但開票過程中的峰迴路轉,不僅美國選民看的膽顫心驚,身處太平洋彼岸的台灣民眾,心情也隨着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與拜登(Joe Biden)的選情不斷翻轉而跌宕起伏。

美國總統大選自然是全球矚目的大事,各地民眾也都對這個世界強權的領導者是否易主、未來走向又將如何變化感到好奇。相較於其他地方食花生的心態,台灣民眾則顯得更加入戲,從緊張到擔憂、歡欣鼓舞到愁眉苦臉、憤怒斥責,許多並不熟悉美國政情的民眾也紛紛翻起美國地圖、研究美國選制,台灣人對這場選舉的關心程度,比看待自身選舉還認真。

綠營和台派支持者對特朗普自然是情有獨鍾,認為其連任將有助於提升台美關係、抵抗對岸,甚或協助「台灣獨立建國」,特朗普也因此在台灣擁有大多數的「死忠粉絲」。而當美國當地時間11月3日大選當天,絕大多數州勝負已定,僅剩內華達、威斯康星、密歇根、賓州、北卡、喬治亞等地尚在激戰時,不少人已開始激動狂歡,尤其是特朗普奪得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時,台派更篤定特朗普已贏得該次美國大選。

許多名嘴或綠營側翼也迫不及待在社群中與特朗普一齊發表「勝選宣言」,有人嘲諷「拜登可能真的失智了,票開成這樣還說會贏」;也有人提前表明特朗普之所以會連任,是因為「反中」已成為全美最大共識:更有不少人嘲笑美國民調失準、並要求那些預測拜登會勝選的人「出面負責」,連民進黨中常委都戴上特朗普的口罩,在Facebook上高喊「我川威武」 (特朗普台譯川普)。

不少台派或綠營側翼高呼「我川威武」,但在選情逆轉後開始批評美國選制或改變說詞(Facebook@焦糖 陳嘉行)

但在特朗普自稱「在我看來我已經勝選」後不久,也即台灣時間11月4日下午傍晚,原本保持領先的威斯康星、密歇根和賓州的郵寄選票開始大量開出拜登支持者的選票,且根據票數計算,拜登只要拿下威斯康星的10票、密歇根的16票,便能以最低門檻的270票順利當選。

情勢出現這般轉變後,原已提前慶祝的側翼和名嘴們顯得無比尷尬,一時間不知如何反應,網民們則紛紛咒罵民主黨選舉舞弊、民主已死,要求美國司法介入、重新驗票,更有人將之歸咎於「中共滲透美國大選」所造成的結果。

在短短不到12小時的時間,台灣主流輿論從欣喜鼓舞,瞬間轉變為極度的憤怒與咒罵,原本與特朗普共建「台美美好未來」的藍圖似乎已逐漸成為泡影,儘管蔡政府在嗅到風向轉變後不斷向外界釋放訊號,表示「挺台」已成美國政界乃至全民共識,不會因誰當選而有所改變,可是台灣人的「亡國感」仍難以平復,且對於拜登可能勝選無法接受、也不能理解美國人的選擇,其情況遠甚於香港輿論中的類似情況,「作票」的陰謀論在台灣輿論中不斷發酵。

但不論如何高喊「我川威武」,特朗普終究不是競選台灣總統,不會也不需要為台灣的前景負責,美國民眾在投票的時候,當然也不會考慮投給誰對台灣前景有利,就算美國總統大選可能牽動兩岸關係與台灣的未來發展,但如何在局勢的轉變中尋求對自身最有利的方向,也是台灣人要自己思考面對的問題。

就跟面對中美兩強抗衡時相同,本應看戲的台灣入戲太深,硬是化身為劇中人。從選前對特朗普的大力吹捧、對拜登的極力抹黑,再到如今對選舉膠着的焦急與批判,台灣彷彿真的成為「美國第51州」,比任何美國人都還憤怒地吶喊「選舉不公、民主已死」。

在贏得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後,許多人認為特朗普的勝勢已定。(美聯社)

還記得4年前的此時,台灣輿論多有擔心特朗普當選將不利於台美貿易,會捨棄友邦而「親中」,並為此如喪考妣。如今,特朗普選情的不利又再次讓台灣不少人心碎,只是原因卻是完全相反。

然而,當4年前蔡英文致電特朗普祝賀其當選,雙方進行10多分鐘的對談之後,台灣「討厭特朗普」的輿論風向便已隨之改變,特朗普也成為「史上最友台的美國總統」,倘若拜登真的當選,誰又知道他會不會從「親中賣台」的老人家,被操作成新一代的「拜神」呢?

即便現在拜登選情佔優,但美國總統的大位最終獎落誰家,現在尚未可知。香港01也已在近期「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中指出,美國對台海局面的態度不會有太大變動。但唯一可以肯定的事,結果不會因為台灣人的願望或喧囂而有任何改變。

因此,台灣人大可不必入戲如此之深,更不須為此造成社會撕裂與對立,而應從這場選舉中得到啟示,許多事情到頭來還是操之在己,盲目將他人視為「台灣唯一的救星」,將命運完全交由他人掌控,最終也只是活在「被賣台」的惶恐中拿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