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愈趨分裂 執政者要先為治下民眾負責
上周二(10月6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佈一項於6月10日至8月3日對14國14,276名成年受訪者所進行的民調結果。綜合皮尤過往資料顯示,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印象愈趨負面,新冠疫情更令該趨勢在過去一年加劇。
日韓澳對華負面印象甚於歐美
14國受訪人對中國持「非常負面」或「相對負面」的比例,依次分別為日本(52%/34%)、瑞典(36%/49%)、澳洲(45%/36%)、丹麥(32%/43%)、韓國(29%/46%)、英國(35%/39%)、美國(42%/31%)、加拿大(37%/36%)、荷蘭(29%/44%)、德國(23%/48%)、比利時(32%/39%)、法國(26%/44%)、西班牙(29%/34%)及意大利(26%/36%)。
皮尤是份民調具體數據圖表:
參照皮尤過往民調,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瑞典及韓國9國受訪者對中國負面印象比例,達到皮尤就此議題進行調查至少12年以來的新高。其中澳洲對中國持負面印象者增幅最大(24個百分點),瑞典、荷蘭、德國次之(15個百分點),美國再次(13個百分點)。此9國受訪人中對中國持「非常正面」或「相對正面」印象的比例,皆不到三成。
此次民調正值多國批評中國防疫過程、質疑中國抗疫手段,以至於6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應對疫情不當。相較之下,認為美國、歐盟、受訪者母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應對疫情不當的比例分別為84%、37%、27%和35%。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澳洲及歐洲國家受訪者中有更多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相較於美國、歐盟、日本),唯有美國、日本及韓國的受訪者普遍認為是美國領先。
↓ ↓ ↓ ↓2019年12月,皮尤亦曾公布另一項民調,在34個國家近3.9萬受訪人中,各國對中國抱持正面印象的中位數為40%,負面印象的中位數為41%。請點擊下圖查看詳情↓ ↓ ↓ ↓
胡錫進:西方精英毒化公眾對華認知
對於皮尤是次民調,《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上周三在微博發文,對此感到遺憾,並表示「中國人對美澳等西方國家的看法肯定也比過去更加負面了。這是美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極端做法不斷分裂世界的結果」,「西方政治和輿論精英製造了攻擊中國的種種噱頭,不斷毒化西方公眾對中國的認識」,「摧毀不同大國之間民眾本應有的基本認同和好感」。
胡錫進亦表示,「那麼就由西方輿論去吧,那些西方精英看不慣就讓他們看不慣好了。我們完全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中國人民的幸福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目標」,「最重要的是,西方的精英們能夠誤導他們的社會輿論,但卻奈何中國不得。中國將繼續前進,大多數西方國家也不得不與我們繼續做生意」。
中國政府國民愈發上下一心
胡錫進此言是在理的。相對於外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國民的信心和認同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數月抗疫的成果、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經亂象,以及其政客媒體對中國的輿論攻勢,都正令得中國,至少是大陸地區愈趨上下一心。
當然,中國並不可全然不顧自身在發達國家國民眼中的形象。英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上周四(10月8日)發佈報吿,於「地緣政治層面上的考慮」章節中,以華為的所有權模式、中國的政府補貼及2017年《國家情報法》為由,稱有明確證據顯示華為與中國政府存在「串通勾結」,這將進一步支持英國政府排除華為設備的決定——民意的基礎為這類報告提供了空間,而這類報告又進一步鞏固了民眾對中國負面的印象。華為如是,香港、新疆、疫情等議題都是同理。任其發展,中國貿易、外交、科技發展都可能受到影響。
不過中國最大貿易國地位並非僅取決於外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今年,中國將大概率成為G20中唯一一個維持正增長的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在繼續作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正愈發成為「最大消費市場」,其所帶來的虹吸效應並非朝夕即變的「對華印象」所能改變。
是以,雖然當下中西分裂逐漸成形,中國國民和施政者有必要嘗試改善自身國際形象,未來數年的中國外交也會相當困苦,但中國的體量和產業完善程度,都意味着只要國民對國家現況及前景滿意,外國如何看便不會激起本質影響。
歸根結柢,任何執政者都需首先為治下民眾負責。只是,又有多少執政者明白「負責」二字的含義?又有多少在位者身體力行?又有多少掌權者得以有足夠的遠見和魄力,頂住來自外部和內部甚至是民眾本身的壓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上文刊於第23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12日)《發達國家負面觀感 無損中國人自信心》。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