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被賦予「國家制度優越性」的競爭

撰文:劉言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當下全球面臨的最大公共衛生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8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已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02萬餘例,死亡病例82萬餘例,有近90個國家確診病例超萬例。

針對新冠疫情,目前在全球尚未有完全得到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法。疫苗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它曾幫助人類根除了天花等疾病,還有助於預防麻疹、風疹和破傷風等疾病,當下,疫苗也被視為終結新冠肺炎疫情,重啟全球經濟最有力的科技武器。

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進展

也正是基於此,新冠疫苗研發對於全球預防新冠肺炎感染也便顯得尤為關鍵。「全球疫苗戰爭」的帷幕已拉開,一場以科研為名的意識形態之爭正在上演。

我從未見過(其他)醫療產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關係。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徵意義背後,是因為超級大國已將其視為展現自己國家科學實力的象徵,證明政治制度優越性的手段。
美國喬治敦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Lawrence Gostin

自中國公布新冠病毒序列以來,全球多個國家的研究機構、生物醫藥公司就開始了「疫苗科技爭霸賽」,一批科研團隊在競相進行着新冠疫苗的研發以及臨床實驗工作。

香港01製圖

當下,全球新冠疫苗研發主要有五大技術路線,分別是全病毒滅活疫苗、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其中核酸疫苗即mRNA和DNA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在8月6日公布,目前全球約有165種疫苗處於試驗階段,26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6種處於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其中3種來自中國。

僅3天之後,沙特阿拉伯衛生部於8月9日宣布與中國康希諾生物合作開展腺病毒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8月11日,墨西哥外交部也宣布,將對中國康希諾和沃森生物開發的疫苗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由此,中國已有4種疫苗處於三期臨床試驗。

一場有關國家聲望的疫苗競賽

而就在8月11日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由俄羅斯衛生部下屬的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研製的疫苗通過了所有必要的檢測,可以使人體形成持續的免疫力。

+1

俄羅斯搶先宣布註冊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並將其取名為「衛星V」(Sputnik V),此舉在國際科學界引發了諸多質疑。美國表態認為俄羅斯這個疫苗「很不成熟」,並拒絕了俄羅斯官員主動向美國伸出的合作邀約,世界衛生組織則表示,沒有足夠的可靠信息來判斷俄羅斯新冠疫苗的可靠性。

雖然俄羅斯有着蘇聯幾十年來在細菌、病毒學上的研究底子,疫苗研發實力不容忽視,但三期臨床試驗是確定疫苗能否獲批上市的關鍵研究,將真正驗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數千至上萬人的樣本量

國際權威科學周刊《自然》雜誌引用美國疫苗專家Peter Hotez的發言稱:「俄羅斯不經過三期人體試驗就推出疫苗,讓疫苗界的科學家非常擔憂,一旦出錯,後果不堪設想。」

「衛星」這個命名很容易讓人想起上世紀5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搶發衛星之爭。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衛星「史普尼克1號」成功進入軌道,《真理報》為此發文稱:「人造地球衛星將為太空旅行開闢道路,現在這一代人將目睹在新的社會主義社會裏,自由而有主見的勞動人民怎樣將人類最大膽的夢想變為現實」。

俄羅斯衛星V疫苗:「偷步註冊」會否因快得慢?

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8月21日表示,將毋須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審批下准許使用經過個別實驗室進行測試的新冠肺炎疫苗,但FDA反對此決定,直指有部分疫苗已證實存在缺憾。8月22日,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稱,FDA故意拖慢測試新冠疫苗的進度至11月3日總統大選之後,令製藥公司難以找到志願人士臨床測試疫苗。

在另一片大陸,由歐洲創新藥物計劃支持,冠狀病毒歐洲加速研發聯盟已於8月18日正式成立。全球領先製藥公司阿斯利康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的AZD1222已進入三期人體試驗。

由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已被授予專利權,成為中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中國研究團隊業已在國際權威醫學學術刊物《刺針》上首次發佈了全球第一批新冠疫苗第二階段臨床試驗數據。據悉,已啟動的新冠病毒疫苗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可在11月前獲得初步數據。

更多有關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的高清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3

2020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上表示,中國研發的國產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面向所有國家。6月24日,中國批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試用)方案》,批准2個疫苗用於緊急使用,並於7月22日正式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的緊急使用。

顯然,若中國的疫苗能夠在全球率先研發成功,並以中國的產能優勢實現全球供給,必將撼動疫苗全球分配的舊格局,以至成為中國所倡導和推崇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最好的詮釋和實踐。

僅靠疫苗本身是不夠的

一些國家取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更多的國家還在遭受疫情肆虐之痛,在有效疫苗正式問世之前,任何國家都無法安然無恙。

業界人士稱,實現群體免疫需要全球70%到90%的人口取得對病毒的免疫,即全世界至少50億人完成接種,所需疫苗劑量可能達到100億,而2018年全球疫苗總產能為35億劑。

全球疫苗競賽愈見白熱化,多家公司競相研發,圖為一個新冠疫苗的藥劑。(Reuters)

4月下旬啟動的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使用廣泛技術研發的實驗性疫苗來「買保險」,以確保人們會有安全及有效的疫苗可用。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之前提供至少20億劑獲得批准的疫苗,並確保各國「公平」獲得疫苗。目前COVAX計劃支持9種試驗性疫苗,至8月下旬,全球已有172個國家和地區加入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

英國首席醫療官惠蒂(Chris Whitty)8月23日表示,不太可能在2021年冬天之前研發出有效、安全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對於一些國家來說,率先在全球推出新冠疫苗,是一場有關國家聲望的競賽;但對於全人類來說,哪個國家的研發團隊率先推出疫苗上市並不重要,人類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驗證和認可的疫苗,這才是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且有可能在2020年秋冬反撲。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希望新冠疫情大流行能在兩年之內結束,但前提是在抗疫過程中能實現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的團結協作。

在新冠大流行的陰影下,疾病無國界,僅靠疫苗本身是不夠的。

相關文章:

新冠疫情「希望曙光」 盤點全球八大潛力疫苗

新冠疫苗│發展中國家注定搶輸? 疫苗研究和分配的公平考量

【新冠疫苗】破天荒的mRNA疫苗能成救疫希望?

非洲抗擊小兒麻痺成功 對新冠疫苗研發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