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七萬印軍逼近1962實控線 解析印軍防禦策略
6月7月之交,印軍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似乎如臨大敵。據印度軍方多名消息人士披露,作為「預防性部署」,印軍不僅向拉達克地區又增派三個師,還專門向斗拉特別里奧地(DBO)方向的平原地區調動了一個師的兵力。至此,印軍在拉達克前沿已經有5個師轄15個旅,總兵力約在75,000人上下。
印軍的調動也伴隨着裝備的調動,儘管印度陸軍發言人阿南德(Aman Anand)上校對部隊部署問題表示「無可奉吿」,但印度空軍從6月19日起向拉達克方向佈置AH-64E攻擊直升機等先進裝備也是事實。在6月下旬,印度空軍已順勢在前沿佈置了Su-30、Mig-29、幻影-2000和美洲豹等印軍全部主要戰鬥機。到29日,印度陸軍和空軍還在拉達克地區舉行「聯合軍演」。
面對印軍空、地協同下的軍容,印方展示軍力的電視畫面讓新德里各界人士通過《今日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等媒體的報道而歡欣。《不滅之光報》(Amar Ujala)更稱印軍「可以在幾秒鐘內摧毀任何中國戰鬥機」,「印度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前線地區處於有利的地位」。
但對稍稍了解印軍近期佈防的觀察家們來說,印軍的前沿大規模調動、高原大演習和他們運上前線的裝備正呈現出強烈的反差。
當印方津津樂道於幻影2000、Su-30等戰鬥機的應用,並認為這些裝備在質量上優於中國的J-10,J-11和Su-27戰機時,印方在6月27日運到對峙前沿,對準1962年控制線上空,用以「威懾」解放軍的卻只是印度陸軍一度棄用的「阿卡什」(Akash)防空導彈系統。
這一射程半徑25公里,有效射高18,000米的武器仍具備戰術價值,它的出現也是印軍在中印邊境地帶有限行動、短程防禦的一個關鍵註腳。
另一方面,相對於自1962年後罕有嚴重敵對行為的中印邊界,印軍在印巴對峙前沿有着充分的短促突擊與反突擊經驗。
從1984年印軍依靠「雲使行動」(Operation Meghdoot)奪取錫亞琴冰川之後,印、巴兩軍特種部隊在此後的幾十年間展開了無數次小規模拔點戰鬥,其中僅被媒體曝光的就有至少二十多次。印巴雙方的戰鬥方式基本由火力覆蓋開始,攻擊方隨即展開班組滲透,在射殺敵方人員並羞辱其屍體(如斬首帶回等)後撤離。
不過,印度也深知自己在巴基斯坦身上取得的經驗斷不能應用在中國身上。更不用說印軍的儲備難以在中印邊境發動攻擊。
在2016年的烏里衝突後,印軍就發現自己的力不從心,其日常彈藥儲備不足10天,而非印軍指揮教範要求的40天以及印軍自身降低要求後確定的20天,甚至不如1999年卡吉爾衝突時,印度陸軍指揮部要求的「10天激烈戰鬥」的標準。
到2017年,中印間的洞朗對峙讓印軍發現了更大的缺口,印度審計長公署(CAG)在當年七月對峙期間發現,在印軍當時庫存的152種彈藥中,只有61種能滿足「10天激烈戰鬥」的需求。如戰鬥時間延長至20天,則印軍只有26種彈藥庫存滿足需要。
儘管印軍隨後得到了來自當局的財政補助,但印軍如要對其常用的46種彈藥、10種武器平台展開有效補給,其開支仍將達4千億印度盧比(約合411億港元)。這一金額顯然遠遠超出了「補助」的範圍。
直到2020年1月,印度陸軍才完成了總額3千億印度盧比(約合308億港元)的彈藥採購計劃,可這些大都是意向合同,距離交貨仍有時日。在新冠疫情肆虐,導致全球軍工產業產能低下之際,印軍是難以立即填補缺口的。
更糟的是,根據印度《鑄幣報》、 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ANI)等媒體披露,印軍在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對峙後仍然處於後勤緊張的狀態,印度防長辛格(Rajnath Singh)甚至在訪俄期間向俄方緊急要求提供軍需物資。這種現狀也導致印軍在中印邊界一側雖然有「以力量還擊中國入侵」的態度,但並不具備「開槍」的能力。
事實上,當外界以為印度在拉達克前沿部署「阿卡什」導彈是一種和增兵性質相似的「進攻性防禦」策略時,此舉可能也只是複製了印軍於2018年後在中印東部邊境,以及洞朗一線的防禦經驗。這其中很多都只是權宜之計。
根據印度審計長公署(CAG)在2018年7月的調查報吿顯示,印方本應在2013年到2015年間於洞朗以南的西里古里走廊及印控藏南一帶佈置6個「阿卡什」防空導彈中隊,但直到2018年,印度空軍仍沒有佈置一件設備。這種局面與該導彈命中率不足30%、使用壽命短、故障多有很大關係。
由於印度國防部已經在2017年為節約53億美元開支,取消了對短程地對空導彈(SRSAM)項目的全球招標,這使得印方不得不繼續等待「阿卡什」導彈的升級更新,並在2019年將其運到西里古里走廊及藏南的各個基地,以確保印方能在對峙中具備基本的防空能力。
因此,當印軍將「阿卡什」拖上拉達克一線時,這僅僅證明了印軍填補了短程防禦的一塊空白,至於其長遠作用,或許只能另當別論。考慮到解放軍在一些新德里軍事觀察家的口中已經「擁有印度軍隊所缺乏的一切,甚至更多」,可以想象,未來更多的主動權或許將會從印方手中滑落到中方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