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選情鋌而走險 北京需警惕中美擦槍走火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調查、起訴、索賠,近來圍繞疫情針對中國的輿論攻勢十分密集。除了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親自上陣表態「追責中國」,美國議員、智庫、媒體紛紛議論此事,來自澳洲、英國、意大利的聲音也非常刺耳。澳洲堅持獨立調查病毒疫情,由澳洲、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美國組成的情報機關「五眼聯盟」(Five Eyes)正在着手調查病毒源頭。意大利聯盟黨(LEGA)議員提議向中國索賠。面對來勢洶洶的問責之勢,北京該如何應對?

在觀察人士看來,外界的聲音不全都是攻擊,這其中也有質疑、不滿、挑刺,中國要分清主次。最主要的矛盾是攻擊,次要矛盾是質疑和不滿。對於質疑和不滿,中國的對外工作需要細緻,積極解釋中國的政策初衷,安撫為主。不要咄咄逼人,無需要求對方認可肯定中國的防疫成績。向國際社會求表揚、求點贊、要感恩的行為應該堅決杜絕。

美國務卿蓬佩奧一直質疑中國的數據,要求中國全面透明,分享疫情信息。(Reuters)

伴隨着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由於信息不對稱、價值觀念、制度設置、行事作風的不同,存在一些不解質疑不滿是常見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矛盾和摩擦,一些是小國對大國的牢騷,一些是小國為了兼顧中立不得不表達的一些不滿,是中國崛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大部分國家並沒有同中國對抗的現實動因。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文化基因,中國的主張未必都能夠被接受,被誤解幾乎是所有表達者的宿命。

中國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應對攻擊上。美國的所作所為是真正的攻擊。中國的對美態度必須強硬。這樣可以有效震懾其他各方不跟風美國,也可以衝散美國的對華焦點。

美國確診病例突破百萬,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美國死亡人數突破六萬,超過越南戰爭的美軍死亡人數。疫情何時能夠結束未可知,是否會影響11月的總統選舉也不明朗。如果疫情到時不能結束,特朗普抗疫不力必然成為眾矢之的。現在美國國內問責特朗普之風已經開始盛行,幾乎每個人都要問何至於此。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受到來自美國和台灣政要的公開批評,譚德塞多次讚揚中國抗疫行動是原因之一。(新華社)

美國媒體近日曝光了一份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向競選機構發送的備忘錄,這份長達57頁的備忘錄建議共和黨候選人通過「積極攻擊中國」來應對疫情危機。這和特朗普目前的策略如出一轍。在危機之下,針對中國轉嫁責任、轉移視線可能成為特朗普大選年鋌而走險的動作。

由於中美1月份剛剛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特朗普也有穩定農業州選情的需要,中美在經濟問題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較小。美國政府親自上陣起訴中國、中美在南海台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並非沒有,中美在涉港涉藏涉疆等問題上再度劍拔弩張的機率非常大。這些領域的糾紛爆發的話,輿論聲浪非常大,能夠發酵為話題,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美國對中國的攻擊有強硬派的意識形態因素,也有美國選舉的現實因素。中國需要提高警惕。中國的回擊不能變成配合特朗普選舉的輿論口水仗,不能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加速器,同時也要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不能任由污名化中國蔓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