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國當如何應對各界的批評質疑與埋怨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近日,世界上不少政治領袖都程度不一地就疫情對中國表達了不滿。

其中,有說法極偏激者,諸如部分美國英國極右翼人士鼓吹所謂「新冠病毒是中國實驗室研製的生化武器」又或「中國刻意播毒」等;也有些說法比較模棱兩可者,譬如白宮方面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如果中國「刻意」隱瞞疫情致使擴散,那麼就要追責;還有好比法、德等國政治領袖雖然措辭嚴謹,卻顯然也有一定怒氣者。

面臨這種情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相關閱讀:

【美國疫情】極右翼如何誤導特朗普防疫

【新冠肺炎】「中國贏了疫情卻輸了世界」言之尚早

質疑與批評的本質是「爭功諉過」

社會人士及媒體看法各異,時有言論過激乃至不負責任者,這無可厚非,也無法禁止,尤其是在言論管制寬鬆的國家。不過,各國政界領袖身居高位,背負公共責任,其一言一行,乃至其對這類激進言論的態度,都可能影響國政,包括影響到中國所須面對的外部環境。因此這也就有需仔細評估。

從中國的角度出發,首先需要意識到的是,各國政治人物批評、質疑、又或隱晦地埋怨中國者,本質上是藉此「爭功諉過」,是要創下「讓主權國家為疫情擔責並背負賠償」的先例,又或是藉此營造「全球怪罪中國」的輿論環境,從而為自己帶來利益。在這一點上,特朗普、蓬佩奧(Mike Pompeo)、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默克爾(Angela Merkel)、藍韜文(Dominique Raab)乃至蔡英文,都是一樣的。

對大多數政治人物而言,自己能夠藉怪罪中國所得到的「利益」,就是推諉自身防疫不當的責任與過錯,所謂「諉過」也;又或是通過批評中國來凸顯自身抗疫成績,所謂「爭功」也。這一點明眼人都看得懂,不復贅言。

相關閱讀:

中國病毒、實驗室洩漏、瘟疫:誰能承擔滔天罪責?

【新冠肺炎】再問中國數據:為何各國死亡率差異最大可至百倍?

《華盛頓郵報》4月14日一文引發了這一輪「武漢實驗室」的討論。(《華郵》網站截圖)

夾雜其中的地緣競爭考量

同時需要意識到的是,除了「爭功諉過」以外,還有些美國這種特例,華府發起對華輿論攻勢的原因,也包括地緣政治上的對立立場。

特朗普其實也知道最終無法就疫情追究中國,所以補上了一個「刻意」的前提,也即「如果中國是刻意造成疫情爆發,那麼應承擔後果」。中國怎麼可能是「刻意」?且這也無法證明。不過對美國而言,其批評、質疑中國的重要動因之一,本來就是出自戰略考量,是要營造對中國不利的國際環境。而這是不需「講科學」、「講證據」的,即便無法追責中國,但對中國不利的輿論效果卻是可以積累的。

有不滿是人之常情

最終,中國是不可能被追究的。這並非因為所謂「主權豁免」(國際公認的概念,也即國家不可能犯上法律上的過失,以及免於受到民事與刑事起訴),而是因為越是深究到最後,就會發現中國反而是此次疫情期間對國民和對世界最為負責的政府之一。在現實世界裏,「真理」與「對錯」永遠是相對的,橫向比較之下,各國可以不認同中國抗疫措施,卻沒有哪個政府敢問心無愧地站出來說自己防疫工作做得比中國好。

↓↓↓想看世界各地民眾在疫情持續期間日常生活情況,請點擊放大觀看:

+2

更何況,中國不可能被追究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在此次疫情中的「敵人」只有一個,並非某國,而是SARS-CoV-2病毒。但是,這不能阻止人們對中國不爽,尤其是在各國疫情依舊很嚴重的情況下。愈是疫情嚴重的地區,人們心中的負面情緒就會愈多。

這也是人之常情。這種不滿的情緒是很真實的。諸如馬克龍等人,即使理智上知道「不能就此事怪中國」,知道「自己起初低估了『遠在東方』的疫情」,心裏也會覺得「中國給我平添了一個麻煩」。對此,中國政府想來也是理解的。

那麼,中國值此時正在做,也需要繼續做得更好的,便是四件事。

做好四件事

其一,繼續對美國、台灣等地的政治人物之「過界」言論予以駁斥,譬如「中國刻意傳播病毒」等。在這一點上需要界限分明,嚴詞批評這類不負責任的表態。至於「疫情從中國傳至世界,中國需為此負責」的說法,則不必反應過激,病毒源頭自有科研結果去確定,而世界也不敢接受「疫情首發國需為疫情負責」的先例,畢竟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疫情不在自己境內爆發。

+2

其二,繼續大力支持國內和國際科學界的既有工作,創造輿論空間,令科學家針對SARS-CoV-2病毒和此次COVID-19疫情的研究結果得以更廣泛地呈現。將輿論更多地向人人相信科學之方向扭轉。

其三,繼續通過專家團隊、抗疫物資支援等方式來幫助世界應對疫情。這不是「補償」,卻能令那些對中國有怨氣的人感到稍稍舒心,這也能進一步為中國樹立正面的國際形象,事實上在意大利等國,這是已經在發生的正面轉變。

其四,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乃至於未來數月裏,中國宜大量進口各國貨物,「大買特買」,並且在疫情平穩後鼓勵大量國民出國旅遊,幫助各國恢復經濟。

對於第四點,肯定會有人說這是「金錢攻勢」,但什麼是「金錢攻勢」?中國遊客走出國門在海外消費,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大買特買」進口產品,這本質上是中國人「玩得好、用得好、吃得好」,而各國人也都「貨出的去,錢進的來」,很明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對這種政治口號性質的說法中國不必在意,唯獨一步步做好自己的事就好,譬如學習1970-1980年代的日本,提高國民素質教育,改善國民在海外的形象,又譬如加強國內商品質量的監管,加快「中國製造」品牌轉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