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冷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愈發嚴重,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也愈來愈嚴格,但英國並沒有完全拋棄「群體免疫」的設想。作為「物競天擇」的達爾文主義誕生地,沒想到英國將社會達爾文主義自覺運用到自己身上。向來實事求是的英國,再次震撼世界,引起群情激憤。
一周前,面對疫情的擴散,英國提出了令人錯愕的「群體免疫」防疫法。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Sir Patrick Vallance)稱,英國當局考慮採取「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方案,也即待大部分免疫能力健全的人感染病毒,身體從而獲得抗體,對病源免疫。13日,瓦倫斯在接受天空新聞電視台(Sky News)採訪時解釋,如果社會長遠有一定人數感染病毒,病情輕微而又產生抗體的話,便要有約60%人感染新冠肺炎,未來將能夠「保護」社會,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這一概念隨即遭到眾多科學家批判。英國一些學者和專家發出公開信,批評「群體免疫」是英國政府「拿生命冒險」。200 多名科學家寫信呼籲政府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根據帝國理工學院的建模報告,如不採取嚴格控制措施,疫情可能導致幾十萬英國人失去生命。英國政府似乎聽到了科學家的呼聲,開始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手段,畢竟疫情已經洶湧而來。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9日發佈的每日數據統計,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600例,當日新增676例,死亡病例過百為104例,僅次於意大利的2,978例、西班牙的638例、法國的264例,居歐洲第四位。英國疫情發展不容樂觀,面對嚴峻形勢,英國政府也逐漸改變了原來比較「佛系」的防疫做法,不再公開提及「群體免疫」概念。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嚴峻的形勢迫使英國政府準備出台應對新冠病毒的緊急法案,為此倫敦預計未來幾天內將封城。倫敦是英國病毒傳播速度最快、形勢最嚴峻的城市,因此也將成為第一個落實新冠緊急法案的城市。預計其具體措施將包括:強制關閉餐館、酒吧、酒館和電影院,並限制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等。
其實在3月16日,英國政府根據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即推出了新的防疫「避險」措施,包括要求所有人群社交疏離,尤其 70 歲以上的人群要自我隔離。而此前的 3 月 12 日,英國宣布從第一階段的防堵進入第二階段的拖延,只要求出現發燒和持續咳嗽症狀者在家自我隔離一週。16日的避險措施是對12日措施的進一步升級。糾結數日後,3月18日英國教育大臣韋廉信(Gavin Williamson)最終宣布:英國關閉所有學校,以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顯然,英國防疫正在遠離「群體免疫」的不作為,開始向歐洲大陸的嚴格措施看齊。帝國理工學院3月16日發佈第九版新冠病毒傳播和影響的建模報告稱,考慮英國政府本週最新干預策略後,新冠死亡病例將從 25 萬下降到數千到 2 萬。隨着英國防疫措施越來越嚴,相信無數英國人將因此受益,甚至能夠保住自己的生命。
不過,雖然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認為,英國需要拋棄 「群體免疫」 觀念,但是報告也給出了不同於剛性防疫舉措的「一條中間道路」,即更加靈活的干預策略,以期能避免疫情二次暴發。什麼意思呢?也即在英國最新舉措下,如果病毒不會自動消失,那結果可能是緩慢地向群體感染免疫發展。
也就是說,報告給出的新方案以及目前採取的措施,英國並未徹底拋棄 「群體免疫」 觀念,只是將群體免疫的速度放緩了,將疫情曲線峰值拉低,以等到疫苗或藥物產生。或者說,在英國醫療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讓英國人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逐漸小規模的染病、治癒,最終讓多數人自然獲得對此病毒的免疫能力。
此種英國式的現實做法,或許受英國自由傳統的影響,但它仍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子,欠缺人道主義精神,也與現代的「人權」理念相牴觸。如果英國不能採取嚴厲措施將疫情控制下來,對歐洲和世界都將帶來不利影響。所以,不管用什麼樣的語言包裝,「群體免疫」 觀念都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防疫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是一種投降主義的懦弱象徵。
「人命關天」是中國文化珍愛生命的樸素觀念,人們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奮力搶救,不能自由的任由病毒奪去。社會達爾文主義讓人的生命「適者生存」,太過冷血殘酷,英國政府或許應該像哪吒一樣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積極的做為,用切實的行動戰勝病毒。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日前稱,英國政府計劃提高檢測能力,將每天進行檢測次數增加一倍多,達到2.5萬次。這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