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塔利班和解】協議簽罷即生變 阿富汗30年一次的機會
2月29日,美國與阿富汗武裝組織塔利班正式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和平協議,名義上終止了這場為期18年有餘的戰爭。
整體而言,這意味着美國當下駐扎在阿富汗的約12,000名作戰、情報、後勤等人員,將在未來14個月內逐步撤離,現行美軍對阿富汗軍隊的培訓及美軍作戰計劃也將逐步減少乃至終止。美國的後續行動將取決於一系列條件,譬如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是否能和平談判,乃至最終共同組建政府。
不過,在協議剛簽署一日之後,塔利班便因阿富汗政府拒絕遵循美塔協議,從而宣佈會遵循協議不攻擊外國軍隊,但會恢復針對阿富汗政府部隊的攻擊——按美國與塔利班協議規定,阿富汗政府需在3月10日前釋放5,000名塔利班俘虜,然而阿富汗總統加尼(Ashraf Ghani)3月1日公開拒絕履行相關條款,稱政府願意就釋放囚犯一事與塔利班談判,但釋放與否的權力在阿富汗政府而非在美國手中。
這種情況是預想之內的,面對自己未有份參加的協議,阿富汗喀布爾當局的抗議是正常的,喀布爾也需要證明自己的角色與份量。廣而論之,阿富汗構建和平的過程無疑會充滿坎坷,但當下各方的和談意願不應也不會受這種變動而影響。
畢竟,對美國而言,這是建國244年來為時最長的一場戰爭,保守估計耗費7,500億美元,犧牲3,000名美國士兵,愈發令美國人感到厭煩;對塔利班而言,這是一場為期18年的「長征」,18年前塔利班是阿富汗掌控全國90%領土的執政黨,18年後有了再度掌權的希望;對阿富汗而言,這是國家自1973年政變之後漫長戰亂的一部分,是自1989年蘇聯落寞撤軍之後時隔31年再度重整國家的契機,亦是百餘年來苦難史的延續。
為此,《香港01》先後發表四篇文章,分別從美國-塔利班歷史,協議簽署後的時局前瞻,阿富汗坎坷的國家構建歷史,及中國作為阿富汗鄰國將發揮的角色,嘗試展現我們對該區域時局的理解。
第一篇:想當年 我們曾在阿富汗一起反蘇聯
對阿富汗這塊淌血大地而言,美軍與塔利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而這還要從美國與塔利班從戰友,到仇敵,再到夥伴,歷時半個世紀的愛恨交纏說起。
第二篇:協議之後 阿富汗的新爭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這也讓阿富汗看到了平息戰亂的曙光。如今塔利班摩拳擦掌,白宮退意愈濃,雖然美國被批「狼狽退場」,但阿富汗戰爭終究不是美國的「越南戰爭2.0」。與此同時,阿富汗新一輪的爭鬥也已然拉開序幕。
從古時的大夏、大月氏、貴霜,到嚈噠人的遊牧帝國,到阿拉伯文化的到來,再到蒙古人及其後裔的統治,乃至現代意義上阿富汗民族國家的興起……阿富汗從立國至今,始終苦於中央集權腳步的遲緩,且外力入侵又屢屢中斷這進程,又刺激部落借反抗外患之機壯大,導致阿富汗的分裂歲月總比統一多。而阿富汗在這一次次的嘗試,與一次次的失敗中,都經歷了什麼?
第四篇:中國在阿富汗的工作不會因此改變
美國與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成為阿富汗時局轉折的重要端口。值此時,巨大的實力真空,該如何填補?中美競爭愈烈的時代背景下,阿富汗所面臨的情形又是如何?作為鄰國,自身在新疆等地面臨宗教極端主義的中國,在面臨塔利班這原教旨主義組織時,又當如何繼續推動自己在阿富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