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第三天談判已陷拉鋸 英國與歐盟再演一次「口硬心軟」?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一(2月3 日)是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第三天,繼續主持對英貿易談判的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與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卻於同日「隔空交火」,分別設下踩過對方底線的底線,讓須於2020年12月31日前作實的貿易談判尚未正式展開,已先陷拉鋸。

未來11個月的英歐貿易談判極其關鍵。如果雙方未能在年底前達成有限度協議,保證商品進出口免關稅、免限額,以及服務業的市場開放的話,英國將會面臨另一次「無協議脫歐」的危機,除了要回到世貿標準對歐貿易外,其他諸如人口流動、數據交流、航運、國家安全等項目的合作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想知「無協議脫歐」可能造成哪些影響,請觀看圖輯:

+3

約翰遜疑拒絕「公平競爭」

歐盟的談判底線非常簡單,即英國須承諾維持「公平競爭場域」(Level Playing Field),不會透過降低勞工、環保、商品標準,或加強國家補貼,而對歐盟國家形成競爭優勢。由於此等承諾早見於雙方在脫歐協議中的政治宣言部份,巴尼耶周一提出歐盟談判綱領時就指出「英國方面對於歐盟的要求絕無可能感到驚訝」。

在英倫海峽對岸,約翰遜卻選擇了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Greenwich Royal Naval College)這個象徵英國往日海軍霸權的地點,宣布其未來對歐談判立場。除了以超人「Kent Clark」去形容英國未來在全球倡導自由貿易的地位外,更表明「一個自由貿易協議不必涉及接受歐盟在競爭政策、國家補貼、社會保障、環境之類的規則,正如歐盟不必被要求接受英國規則一般」。

正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發表演說的約翰遜。(路透社)

此等談判底線的對碰,可見雙方尚未坐到談判桌,已先行隔空交火。

「澳洲模式」包裝「無協議脫歐」

讓外界再次擔心「無協議脫歐」重臨、英鎊即日急挫超過1%的,更是約翰遜的公關操作。英國脫歐派向來主張「加拿大模式」,指英歐未來可參照歐加之間的自貿協議——後者的確沒有要求加拿大跟從歐盟標準,不過歐加之間的貿易緊密也遠不及英歐——可是,約翰遜周一卻高調拋出一個此前未有提及的「澳洲模式」,聲言英國未來的「選項不在於『有協議』或『無協議』」,而是雙方要走「加拿大」模式,還是「澳洲」模式。

問題是,約翰遜口中的「澳洲模式」根本就是「空中樓閣」:澳洲與歐盟並無自貿協議,雙方除了在芝士或「高質牛肉」等貿易項目有局限性的優惠處理外,正在以世貿標準進行貿易。外界一聽之下,便擔心約翰遜此刻提出新詞,其實是想在輿論中以「聽起了不是什麼壞事」的「澳洲模式」,取代極有負面意味的「無協議脫歐」,讓他在政治上可以更容易承受最終英國無協議脫歐的經濟打擊。

使人更難看到如何避免「澳洲模式」的,也在於英歐雙方的潛在矛盾,絕不只於「公平競爭場域」的爭執。

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是法國人,而法國卻是一向主張對英強硬的國家。(路透社)

首先,歐盟要求雙方在7月1日之前達成維持互相開放水域捕魚,以及相關捕魚限額的協議。英國漁民向來不滿外來漁船的進入和歐盟限額;約翰遜周一對此則表示「協議要反映出英國作為獨立海岸國家的地位」。

其次,約翰遜周一又背棄了其在脫歐協議政治宣言作出的承諾,指出歐盟法院(CJEU)未來不能有超越英國法律的司法管轄權;然而,在政治宣言中,雙方早已訂明未來協議的糾紛調解機制中,歐盟法院將對歐盟法律有唯一解釋權。

最後,歐盟也表示未來協議不會處理直布羅陀(Gibraltar)的主權問題,後者須由英國與西班牙自行解決。

如此形勢之中,無協議脫歐(或者說是「澳洲模式」)最終是否英國逃避不了的結局?

「先口硬後心軟」的「前科」

其實,觀乎過去的英歐談判,雙方雖然一開始也是互相踩過對方底線,可是到了最後關頭,出於實際利益考慮,也迴避不了「口硬心軟」的結局,以各讓一步的方式抽身離開戰場。

例如,在現有的脫歐協議中,約翰遜的讓步是在愛爾蘭海上建成邊界、使北愛爾蘭實際上留在歐盟關稅同盟與單一市場之中——這套「一國兩制」卻是前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曾指任何英國首相都不能接受的安排——而歐盟的讓步卻是同意讓英國在北愛爾蘭的港口代理歐盟實施歐盟的商品規格和關稅標準。此做法早由文翠珊在2018年7月提出,卻出於當時英歐正為對第三方國家開徵關稅一事陷於司法爭執之中,馬上就被歐盟一口拒絕。

目前,雙方的最大爭議在於「公平競爭場域」一事上。其爭議點很明顯是:歐盟希望英國不要降低標準以獲得競爭優勢,於是要求英國跟從歐盟標準;而英國則希望有獨自訂立規則的權利,不要在法律上受制於英國以外的主權規管。因此,正如約翰遜承諾維持「最高標準」的宣稱一般,英國的實貿要求是要歐盟「信任」英國會主動維持與歐盟「不同卻對等」的各種商品標準,而不必強制跟從歐盟。

然而,這兩個不同的立場之間,卻有「中庸之道」可走。例如,雙方可同意在12月31日後先接受雙方標準對等,卻設下一系列的通報及審核機制和準則,規定雙方任何相關變動也要通報對方,並在有限時間內,通過一個中立評核小組的對等性審查,並為不對等的判決制訂相關的處理措施。

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歐盟對公平競爭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了英國脫歐派對於英國獨立自訂規則權力的渴望。在實際操作上,由於英國對歐出口佔其總出口額達45%,英國在情在理也不會偏離歐盟標準;而且,上述的機制更有可能推而廣之到佔英國經濟產值7%的金融服務業上,讓後者在脫歐後可以免除「歐盟可單方面收回對等承認」的風險。

類似上述這種讓雙方能夠「先口硬,後心軟」的做法,其實甚為明顯可見。不過,正如所有利害談判一般,若不先強硬,就很容易錯過博取對方讓步的契機。由此可見,雖然英歐最後心軟的機會不低,可是未來英鎊匯價還是會坐一輪過山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