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40年的首次軍演 中國海軍為何急速擴張?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中國、俄羅斯、伊朗在12月27日在北印度洋和阿曼灣國際海域,舉行為期4天的聯合軍事演習。此次軍演也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40年來首次與中俄舉行聯合軍演。軍演宣布舉行以後,中國海軍力量又一次成為了輿論的關注焦點。

中國近年來軍事實力的外顯引起周邊國家和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越來越多的警覺甚至敵視,尤其是其中國海軍力量的擴張。最近的幾個例子就包括:南海軍事建設速度加快,非洲的吉布提海軍基地不斷擴建,第二艘航母山東艦服役,在亞丁灣巡航34次等。顯然,此次軍演也是中國海軍力量外顯的一部分。

從近海擴至印度洋及太平洋,中國海軍的路線引起了外界猜疑:中國近年來海軍實力的外顯到底是為震懾別國,還是順應時勢?

事實上,中國海軍實力的增強與中國崛起是行程了相互呼應的態勢。綜觀中國建國幾十年,中國海軍的戰略定位在不斷變化,從1949年建國初期的「近岸防禦」,到1978年後的「近海防禦(由綜合至縱深)」,再到2015年的「近海防禦,遠海護衛」,最後到2019年的「向着深藍出發」成為海洋強國。

由此可知,中國在制定海軍戰略定位之時重要的依據是該國國情。中國的經濟崛起讓該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大提升了其國際地位。但中國要成為國際上的強國和大國,僅僅依靠經濟是遠不夠的,軍事力量的提升也是重要一環,其中海軍實力便是成為國力考量的重要標準。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首此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概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4月12日出席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閲兵時就曾強調,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中,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任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習近平的講話足以顯示出,海軍實力的增強在中國崛起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當中國正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扮演大國角色時,中國海軍在印度洋、太平洋等地的積極行動,也將為北京增加更多底氣。可以說這是中國順應國情和時勢變化的結果之一。

此外,海洋經濟利益和地緣矛盾也是促使中國海軍地位的提升的要因。從中國的大國戰略佈局看,強大的海軍力量都是中共促進經濟發展,突破「島鏈戰略」羈絆,推行「一帶一路」戰略不可或缺的屏障。

不僅如此,台海、南海都是中國需要考慮加強海軍力量的因素。1996年台海危機時,大陸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艦艇僅有一艘052型驅逐艦,餘者均是清一色的被美國海軍嘲笑為古董的051型驅逐艦。1999年時,中國海軍擁有了2艘052型驅逐艦和1艘051B型驅逐艦,以及5艘053H3型護衛艦(只有8枚HQ-7型防空導彈,無備彈),家底依然很薄。中國海軍力量的薄弱讓美國不斷介入兩岸,攪動台海局勢。除了台海,南海問題同樣遭遇類似的境遇,2016年菲律賓政府更是依仗美國的支持,單方面對中國發起仲裁,海牙常設仲裁庭特別法庭也就菲律賓針對中國在南海的主張做出了裁決。

這些境遇讓中國意識到,中國海軍力量是穩定周邊地緣政治的重要,只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才能不使自己在各項地緣政治的博弈中處於被動,更能有效的防止外域勢力的介入。所以在2012 年至2016 年間,中國海軍便經歷了一輪「下餃子」式造艦高峰,噸位不一,性能不一,造價不一的各式艦艇都不斷下水服役。而事實也證明,隨着中國海軍的實力不斷增強,部分問題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例如南海局勢出現的穩定,中國海軍力量便是促成該局勢轉圜的重要因素。

基於以上分析,即便中國不斷外顯,巡航的路線也會越來越寬,但這並非是「別有深意」的擴展,僅是一個國家國力上升之後出現的變化。正如美國的軍艦都會出現在各海域的水面之上,展現自己海軍力量的強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的中國,有此情況出現也不足為奇,外界更需要儘早適應並接受中國海軍力逐漸增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