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聲明首次點名 北約將目標轉向中國
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北約峰會於當地時間12月4日落下了帷幕。與此前峰會相比,中國話題首次在峰會上被正式討論,並被寫入了聯合聲明之中。如此前所未有的情況出現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對於中國問題,此次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指出應對影響力日漸壯大的中國是「北約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聯合聲明還寫道:「中國影響力壯大和國際政策,是北約盟國需要共同應對的機遇與挑戰。」
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也談及了中國問題,他說:「認識到中國的崛起是重要的一步。北約同意在安保等問題上進行合作。」他同時指出:「必須找到讓中國加入軍控協議的方法。」
北約峰會聚焦中國問題,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要知道,北約是冷戰時期美歐為與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相抗衡的產物,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和東歐乃至中東的軍事問題成為了北約的關注點。從歷屆北約峰會討論的話題來看,基本也都是聚焦在俄羅斯或北約內部事務問題,極少會談及中國。因此,在過去一兩天內,「北約首提中國威脅」成為輿論界先後報道的主基調。
然而,這種理解是片面的。更準確地講,一直在提「中國威脅」的並非北約,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在特朗普出發前往倫敦參會之前,白宮就已經放出消息要討論中國話題。白宮有關高級官員11月29日告訴新聞界,特朗普總統會在北約峰會上談及「中國威脅」。
相較之下,斯托爾滕貝格12月2日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採訪談及中國時,其措辭也是「北約峰將會討論中國崛起」,而非「中國威脅」。美國和北約措辭的差距很細微,卻有本質不同。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推銷「與中國對立」,這是情理之中的。中美正在進行的第一階段貿易談判已臨近尾聲,這是他向中國施壓的「老套路」。此外,愈發強硬的對華立場,也是華府逐漸成形的「政治正確」。
可是,北約此次在聯合聲明中的措辭,卻並沒有秉持與美國一樣的對華敵對思維。其重要原因是北約的聯合聲明中並沒有顯示出要與中國對立的意願。
在此次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北約談及中國說「我們認識到中國影響力和國際政策的擴張所同時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認識到我們需要就此以盟約姿態共同予以應對。」(We recognise that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and international policies present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we need to address together as an Alliance.)嚴謹的措辭,說明北約並沒有將中國視為「威脅」,而是對中國所帶來的影響予以正視。
此次的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將中國首次列入,看似是美國的意思,但實際上更象是北約想要弄清楚如何正確看待和應對中國崛起,這既是一項重要的挑戰,也極有可能是北約各國未來需要把握的一大機遇。
這樣的論調其實呼應了默克爾( Angela Merkel)11月27日在德國聯邦議會一般性會議發言中呼籲德國及歐盟必須正視中國,制定統一的對華政策,且不能採取孤立、隔離的態度。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10月底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的表述,「世界的再平衡與中國過去15年的崛起密不可分,這造就了世界兩極化的風險,歐洲也有可能被邊緣化」的憂慮也是一脈相承,是對「該如何應對中國」的反思,再往前,2019年年初歐盟發表的《歐盟-中國:戰略前景》雖然被媒體聚焦於當中歐盟對中國「系統性對手」的表述,但遍覽該文件,所體現的其實也是「機遇與挑戰」的思路。
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力日益增長,對世界各地區的地緣影響也與日俱增,世界的格局因此發生重大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約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盟約組織,自然需要重視中國,乃至必須正視自身的對華政策,在文件中提及中國。這次聯合聲明,以及秘書長的表態,也恰恰是北約以「機遇與挑戰」這種積極方式應對中國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