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錯令馬哈蒂爾政府遇險 「政治海嘯」可成就亦可淹沒政客
本月17日,馬來西亞執政的希望聯盟在丹絨比艾國會議席補選中,相較2018年大選失去六成議席慘敗。今次補選是希盟2018年當選後第六次在補選中失利,也是表現最差的一次。
距慘敗已過去一周,馬哈蒂爾依然就任首相,內閣改組遙遙無期,民怨亦愈發加深。一年半前,希望聯盟依靠政治「海嘯」登上權力巔峰;倘若再不痛定思痛,「海嘯」也將把希盟政客們淹沒。
希望聯盟內部並非未想過改變。敗選三日後的11月20日,首相馬哈蒂爾便向媒體透露可能會改組內閣。11月23日馬哈蒂爾面對記者提問時,又表示重組必須在「深刻檢討」後進行,時間未定。被問及聯盟內四黨是否不和時,馬哈蒂爾更答到:「分裂沒有出現在領導層,可能只是普通黨員。他們會感到不滿,因為沒掌握真正的事實。」不過,這樣「牛步」的檢討,以及妥協責任的話語根本無法令社會滿意。
事實上,希望聯盟執政以來犯下四大錯。其一是忽視競選承諾。2018年大選前,希望聯盟曾在其政綱《希望宣言》中許下諸多承諾。包括華人最為關心的,承認華文獨立中學統考文憑;或是馬來西亞大多數駕車者關心的,免收大道(高速公路)通行費。這兩大政策也是當年希盟在競選集會、文宣中多番強調的。
但相關政策選後並未落實。馬哈蒂爾政府宣稱,承認獨中統考可能會觸及馬來民族主義者神經,不可倉促執行;但過去數十年來,馬來保守派反對統考已是常態,希盟在選前亦早知承認統考面臨的阻礙,但仍許下承諾,此時便不該推脫。同樣的,希盟政府以「國家財政緊張」推遲大道免費計劃,但選前希盟便以「政府累計大量債務」攻擊當時執政的國陣,早就知道免收過路費的代價。
其二是官員荒腔走板。馬哈蒂爾所在的土著團結黨在去年大選僅獲13個國會議席,遠低於公正黨和行動黨。但按照希盟協議,該黨可平均派出4名部長,便只能在極少數議員中「矮子裡拔將軍」,結果笑話連連。
企業發展部長禮端(Mohd Redzuan)今年2月在媒體吹噓:大馬將重點發展「飛行車」,並可能在年底研發出原型車。但今年9月公佈的「飛行車模型」卻用四個風扇拼接而成,而合作的日本企業也被懷疑為詐騙公司。教育部長馬智禮雖是學者出身,但缺乏政治經驗,頻繁失言同時更在政策上搖擺不定,最終同時得罪華人和馬來人群體。
其三是留戀清算前朝。前執政黨國民陣線貪腐嚴重,前首相納吉布(Najib Razak)更涉入金額高達7億美元的「一馬公司弊案」,令主打廉潔牌的希望聯盟去年選舉時收穫頗豐。選後,新政府對前朝弊案的追查更收穫不少掌聲。但隨着民眾對弊案關注逐漸下降,希盟反而食髓知味,將打擊前朝視為轉移視線和提高民望的手段。
以拉曼大學學院(TARUC)事件為例,希盟政府以「馬華公會控制大學」為由,在今年財政計劃中砍去TARUC八成撥款,促使前執政黨馬華退出校園,令重視教育的華人群體頗為寒心。由於納吉布相關案件調查18個月來,並未有太多新進展,也令馬來人對前首相增加同情。相比之下,希盟則被扣上「只鬥爭 不做事」的帽子。
其四是內部鬥爭不斷。去年大選時,希望聯盟內部曾達成口頭協議,由馬哈蒂爾先任兩年首相,後交棒給當時還在獄中的公正黨主席安華(Anwar Ibrahim)。或因馬哈蒂爾權力欲作祟,或因內部協調出錯,馬哈蒂爾口中的交棒時間從兩年,到今年7月時的「會留任三年首相」到了9月,說法又變成「再做三年」,形同坐滿任期,撕毀整個協議。
儘管安華和馬哈蒂爾仍保持「表面和諧」,卻早已展開「代理人戰爭」。 敗選次日,立場親馬哈蒂爾的公正黨署理主席阿茲敏(Azmin Ali)在其官邸密會30名反對黨議員,旨在說服反對黨議員,在可能由希盟「倒馬勢力」發起的不信任投票中支持首相,防止「逼宮」。馬哈蒂爾所言「領導層沒有分裂」不過是自欺欺人。
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儘管希望聯盟表現有諸多問題,但仍有些非戰之罪。馬哈蒂爾領導的土著團結黨,意識形態同保守派的巫統接近,主張保護土著特權;政黨出現只因為巫統內部分人士不滿政府貪污,出走創立。而行動黨和公正黨卻主張自由主義;行動黨更打正旗號,試圖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被馬來人視為「華人沙文主義者」。
本網曾在去年5月9日馬來西亞變天當晚的評論《馬來西亞半世紀首變天 「希盟」四黨關係受考驗》中提到「為了推倒國陣的共同目的,四黨暫時走到一起。選後面對各自支持者的壓力,必將實踐本黨理念,其間調解決不容易。」不過,縱使這一結構性問題存在,希盟各黨仍可透過對話和聯盟協商機制,而非「檯面下政治鬥爭」方式解決分歧。所謂結構性問題,更不是希盟忽視選民承諾、熱衷政治鬥爭、疏於施政的藉口。
固然,作為馬來西亞獨立60年來,首個透過政黨論壇上台的力量,缺乏經驗的希望聯盟會犯下不少錯誤。但此時,他們也必須檢討執政18月來的過失,徹底改革,刮骨療毒。既然趁政治海嘯而起,政客們也該各位小心,否則選民也不會給予任何情面,讓他們跌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