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再延交權時間表 「責任感」遇上無處安放的焦慮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出席聯合國大會後,在紐約一家智庫中提及「自己保證會在下屆大選來臨前退位,自己最多隻會再做三年首相。這樣的說法同他早前「任職兩年便退位」、「不會完成整個首相任期」說法皆矛盾,也引發友黨內部強烈抨擊。馬哈蒂爾上台後憑藉其累計政治影響力,為馬來西亞爭取大量國際能見度,亦收穫不少利益;但他一貫對權力的把控,或許也會撼動這個年輕的政府。
2018年大選前,馬哈蒂爾所在的土著團結黨加入希望聯盟,同其他三黨合組聯合政府,約定由馬哈蒂爾擔任過渡期首相,隨後將交權給希盟精神領袖,當時仍在獄中的安華(Anwar bin Ibrahim)。當時,除土團黨外三黨均向支持者表示,四黨協議中的首相過渡期僅有兩年,而馬哈蒂爾亦未表異議。
但新政府成立後,馬哈蒂爾面對「何時交權」問題一直閃爍其詞,今年7月時又表示自己「會留任三年首相」,但強調「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信守承諾,交棒給安華」。到了最近,說法又變成「再做三年」,形同坐滿任期,撕毀整個協議。
隨著馬哈蒂爾言論發酵,原本尚屬克制的希盟內部矛盾也浮上台面。安華的堅定支持者,公正黨元老賽胡先便放話稱:「馬哈蒂爾無權決定何時讓安華接班,希望主席理事會反而有權罷免馬哈蒂爾。」馬哈蒂爾黨友,土著團結黨青年團長賽沙迪(Syed Saddiq)則反駁稱沒協議要求馬哈蒂爾讓位,更質疑有「幕後黑手破壞黨內團結」。
馬哈蒂爾馭民有術
除表態不交權,馬哈蒂爾在研討會上還說「我無法保證我的繼承人可以勝任,或者可能沒那麼優秀」,等如摑了政治盟友安華一巴。去年5月大選後,安華已多次表明「支持馬哈蒂爾」,如今「是可忍孰不可忍」或許也因被這句話激怒。
相比起貪污醜聞纏身的前任首相納吉布(Najib Razak),馬哈蒂爾的執政成績確實較好。根據大馬默迪卡民調中心調查,今年7月馬哈蒂爾的支持率已達到62%的高位,創下大選後新高。但與此同時,希望聯盟的支持率卻只有41%,不及馬哈蒂爾個人。
馬哈蒂爾的高民望源於其內政及外交政策,分別迎合馬來人在內的土著,及華人等其他族裔。馬哈蒂爾早前提出「2030共享繁榮願景」,希望在10年內消除各種族、階級、地區間財富差距,選用的方法正是馬哈蒂爾上世紀推動的「新經濟政策」,透過優先給予馬來人政府工程標案、大學學位、優惠貸款等特殊優待來達成。早前他出席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被質疑土著扶持政策失效時,他更捍衛到「雖然執行過程存在瑕疵,但針對土著的保護還應該繼續」。
在外交領域,馬哈蒂爾則憑藉其累積的個人影響力,為大馬爭取相當利益及國際曝光度。以同中國合作開發的東海岸鐵路為例,經過他和中國政府斡旋後,造價由原本規劃的152億美元降至106億美元。而他個人抱持強烈同情巴勒斯坦立場,亦令馬國同土耳其、卡塔爾等國關係升温不少。
至於中美爭端,馬哈蒂爾一早表態支持華為在馬來西亞落地,又呼籲美國接受中國崛起事實停止對立。他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更曾表態「馬來西亞對中國的接受度交高」;出席聯合國大會時亦聲明不會在南海、新疆問題上挑戰中國。類似表態,也令「大中華情結」濃重的馬國華人給予其支持,對沖了「土著優惠」造成的華人民意衝擊。
老馬在等安華改變
無論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保守的財政政策或是對土著的特殊優待,事實上都是馬哈蒂爾上個世紀執政思路的重現。但相比之下,立場相對自由主義的安華則傾向在執政後推動自由化改革:政治方面再鬆綁公民權利,廢除《內安法令》等限制言論自由法律,並重畫選區結束農村選票權重過大問題;而在外交方面,安華則被認為立場親美,各方面同馬哈蒂爾可說格格不入。
兩人在經濟政策方面分歧最顯著。本月初,安華便炮轟馬哈迪「華人比馬來人富有」言論分化國民,又批評政府無法解決國民貧窮問題。1998年,馬哈蒂爾已因同安華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政策立場相左,將後者解職並投入監獄。如今他多次「改弦更張」,推遲交權時間,或許並非個人貪戀權力,而擔心安華上台後將全盤推翻其「馬來人優先」在內政策。
另一方面,安華所在公正黨的內部矛盾亦令馬哈蒂爾有些有恃無恐。立場親馬哈蒂爾的公正黨署理主席,經濟部長阿茲敏(Azmin Ali)目前掌握公正黨內三分之二最高理事席位,已同「僅有歷史光環」的安華分庭抗禮。不少觀察家更認為若馬哈蒂爾同安華間矛盾無法調解,前者自然有能力扶持阿茲敏作為接班人。只不過,一旦「騰籠換鳥」成功,希盟這個為奪取執政權成立的脆弱聯盟恐怕也要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