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彈劾案日日新鮮 特朗普只能主打經濟救選情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要麼把場面搞大,要麼就回老家(go big or go home)。你應該在Twitter上發文支持特朗普。」根據眾議院周一(11月4日)公布的閉門聽證紀錄,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據稱曾如此「建議」當時面對特朗普辭退威脅的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約萬諾維奇(Marie Yovanovitch)。

「通烏門」彈劾調查將進入公開聽證階段,控制眾議院的民主黨人正將一個月來的閉門聽證紀錄分段公布,為彈劾案的新一幕鋪路。雖然眾議院邀請作證的四位白宮官員周一都沒有出席,不過「通烏門」依然是美國媒體最為關注的政治新聞。

眾議院周一公布了約萬諾維奇與前國務院高級顧問麥健利(Michael McKinley)上月閉門作證的紀錄,內容甚具爆點。而眾議院亦將於當地時間周二(11月5日)公開桑德蘭的聽證紀錄。後者原與特朗普是「同行」,皆經營酒店,他曾向特朗普就職典禮委員會損款100萬美元,獲得特朗普委任為駐歐盟大使,如今更成為「通烏門」核心涉事者之一。

這種「擠牙膏」式的操作,使彈劾案有如每晚追看的連續劇一般,大概是民主黨最新的彈劾調查策略,務求「通烏門」的故事每天都保留在政治新聞的第一線。

麥健利上月正式提出辭職,其國會聽證紀錄中有其兩大辭職理由:一、國務院對被捲入彈劾案的官員欠缺支持;二、駐外大使被用作國內政治目的。(路透社)

劇情環環緊扣 民主黨主導政治話語權

直至本年5月才突然被撤走的約萬諾維奇,早在去年底收到烏克蘭政府官員的消息,指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與時任烏國總檢察長盧岑科(Yuriy Lutsenko)希望在烏國「有些許作為」。約萬諾維奇及後就收到盧岑科的要求,希望美國大使館能協助他與美國司法部或聯邦調查局(FBI)的執法人員牽線會面。約萬諾維奇出於程序正當性的考慮拒絕要求,指盧岑科應該與基輔當地的FBI法務人員接觸。

眼見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即將上任,地位難保的盧岑科於本年3月在美國媒體上公開指責約萬諾維奇曾給他一張「不可起訴者名單」。隨後,朱利亞尼與霍士新聞台(Fox News)主持哈尼蒂(Sean Hannity)也開始針對約萬諾維奇的輿論攻勢;連特朗普長子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也在Twitter上轉載「換走約萬諾維奇」的文章。

根據約萬諾維奇的證供,她深知「如果連總統兒子都這樣表態,其大使之名已難有公信力」,於是她就請求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表聲明以正視聽,而時任國務院高級顧問麥健利亦曾三次向蓬佩奧作出同樣要求,可是後者最終也沒有任何作為,更聲稱從來收到麥健利的請求。

於是約萬諾維奇只好求助於被視為特朗普人馬的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後者就建議她在Twitter上發文向特朗普表忠,「要麼把場面搞大,要麼就回老家」。約萬諾維奇表示,作為美國大使,她不知道要如何跟從這個建議。

同時,當約萬諾維奇知道自己即將被撤走之時,國務院官員曾向她表示蓬佩奧將打電話給哈尼蒂,問他究竟發生什麼(what is going on)。似乎作為霍士新聞台主持的哈尼蒂對美烏外交比主理美國外交的蓬佩奧知道得還要多。

特朗普在其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亦有提及約萬諾維奇,指她將面對「一些事情」,被認為是對她的威脅。(路透社)

本月4月21日,澤連斯基正式贏得總統大選。大約三天後的清晨一時,約萬諾維奇就收到國務院通知,要求她「出於安全理由」馬上乘坐下一班飛往華盛頓的飛機回國。

及後,她再被告知特朗普早有撤換她的想法,只是蓬佩奧一直攔阻。而剛調任駐俄大使的時任副國務卿沙利文(John Sullivan)更向約萬諾維奇解釋,所謂的「安全理由」其實是想為她「以最有尊嚴的方法」離任,以避免「來自白宮在Twitter上的公開言論」(在網上解僱下屬是特朗普的慣常做法)。

以上,只是約萬諾維奇故事的主線。其中牽涉重要人物甚多,與「通烏門」事件多有交叉關連。如果眾議院每過幾天,就發布一段這樣的故事,的確能像連續劇一般的將彈劾案繪聲繪影的維持在全美民眾的關注焦點之中,讓民主黨能掌握美國政治的話語權。

「通烏門」對經濟有好處?

雖然自9月底支持彈劾特朗普的綜合民意首次超過反對者之後,兩者差距並未有擴大,而是以4至5%左右的距離保持平穩,可是特朗普若要穩住2020年的選情,他必須重奪美國政治的話語權,將公眾視線轉移到他能夠控制的議題之上——目前移民問題已經過時(邊境非法移民以低成本工具剪破圍欄的新聞也是特朗普不願人知的事),打「經濟牌」似乎是不二之選。

這種寄望可見諸「以網絡推文作思想工具」的特朗普Twitter之上。鑒於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預計成功在望——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周日對此表示「樂觀」——美國三大指數周一都創下歷史新高,特朗普就馬上在Twitter上說:「股市歷史創新高,所有假新聞媒體卻只想談這個彈劾騙局。」

由於中美貿易爭議的不確定因素的確打擊了美國企業的投資意欲,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一大負面因素,如果特朗普要打「經濟牌」,第一階段協議的確不能不盡早解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周二就引述消息報道白宮正考慮撤銷9月1日向1,12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15%關稅;同時,路透社與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也有報道相關消息。

雖然美國經濟第三季按年增長1.9%,高於市場預期,不過這種增長水平離特朗普一直以來的承諾相距極遠。在2017年12月「特朗普減稅」正式通過之後,特朗普曾聲言美國經濟每年將增長「四、五、可能甚至六個百分點」;連白宮在本年3月公布的預算建議書,也預計美國經濟每年會增長3%或以上至2024年。

也許是出於「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的心理因素,根據《金融時報》的一項民調,有65%受訪者認為其個人財政狀況比特朗普上任前差或沒有改變。特朗普此刻想打「經濟牌」,也需要有點作為才能拿得穩這一張牌。

因此,即使在聯儲局本年三度減息之外,特朗普依然大談「負利率」,稱美國應跟隨日歐等地,指責美國「無限的潛力被聯儲局阻礙」。不過,如果市場不確定性太高,縱有成本低的資金,經濟也未必能有起息。於是,將中美貿易爭端帶回一個較為穩定的局面,將會是特朗普重中之重的要務。同時,這也可讓特朗普重新高舉美股高企為其政績。

在此等考量之下,除了中美貿易關係暫時緩和可期之外,其他與美國有貿易爭端的國家或地區大概也可暫時舒一口氣。如今全球經濟受壓,也許大家都會希望「通烏門」這套劇一季播完後還有下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