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出現微妙變數 中國無法退讓核心利益
北京時間10月10日,作為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飛越太平洋與美方進行第13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但是外界明顯感知到中美貿易戰正在給雙方造成更嚴重傷害,兩國正在共同滑進「深水區」。
中美皆受貿易戰重創
對於中美新一輪經貿談判,很多人注意到一個微妙的變化。10月8日中國官方披露劉鶴談判行程之時,沒有提及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的頭銜。
這一細節的調整大大降低了外界的期待。劉鶴倘領有這一銜頭赴美談判,意味他獲授權作重大決策,代表談判很可能有重大進展;相反,沒此頭銜則反映今輪可能只是一次實務性磋商,未必有重大成果。
同一天,美國商務部把中國地方公安機關、科技公司共計28家機構和企業加入貿易黑名單,也為即將到來的中美貿易談判增添了一重陰霾。
本輪談判進行的一個背景是,中美兩國都在承受着貿易戰的重擊。美國經濟體和跨國公司早已深受其苦,世界經濟論壇近期公布的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里美國的冠軍寶座被新加坡取代即被認為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方面近期出現的一些跡象顯示,該國也正遭受貿易戰的嚴重傷害。
中國2019年GDP增速一季度為6.4%,二季度為6.2%,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三季度經濟增速在6.1%左右,繼續下探中國近30年來最低增速。
9月中旬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俄羅斯參加中俄總理第24次會晤時坦承中國經濟能保持6%以上增長十分不容易,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上升等因素,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
9月下旬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外貿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的企業面臨的困難也較多,特別是受到經貿摩擦的影響」。
另外,也有觀察注意到中國對貿易戰的語氣發生了變化。法國世界報文章稱,「貿易戰的第一年被認為對中國經濟沒有影響。共產黨的宣傳表示,主要受害者是美國公司。然後,隨着中國經濟放緩的確認,情況發生了變化。從今以後,口號是沒有人能夠從商業或技術衝突中勝出。」
可見,一方面中美兩國都正在受到貿易戰的巨大傷害,迫切需要按下「暫停鍵」;另一方面雙方或是逞強作勢,或是堅持底線,都在咬牙堅持,不肯退讓。兩國正在難以避免地在相互拉扯之中共同滑向「深水區」。
就中方而言,儘管近期跡象顯示正在承受貿易戰帶來的巨大壓力,其在原則性問題、核心利益上作出讓步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
中國難有原則性讓步
貿易戰問題非常複雜,並非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很多觀點認為其背後是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存在根本性、結構性矛盾,因此認為這場貿易戰不可避免,而且短期內不會結束。
就美國談判之初提出的「八項訴求」來看,觸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至少涉及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不能因美方的利益要求受到阻礙,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所涉產業;二是主權獨立,中國政府擁有對本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權,不能受到美方的干涉、接受美方監控;三是國家安全,不能因為市場過度開放而受制於人,例如牽扯國計民生的農業。
9月29日,作為中方談判代表之一的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談及劉鶴赴美談判時就曾作出表態,「中方對談判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的原則已多次強調。」
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境內外歷經挫折與風險,如今成長為令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感受到威脅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原因就在於堅持自己的立場與利益,維持不斷向前的發展慣性,始終能夠根據自身的利弊得失做出選擇。
中國在歷史上經歷過比當前更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在涉及原則問題、核心利益的事項上,鮮有做出讓步。如今在貿易戰問題上在這些原則問題、核心利益上對美做出妥協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中美貿易談判從2018年初至今歷經13輪,中間多次不歡而散的原因,一方面在於美方的要求令中方難以接觸;另一方面就在於中國在原則問題、核心利益上的堅守。
例如《中國製造2025》曾經引起美方聚焦和警惕,中方之後調低了宣傳調門,但是中國顯然並未放棄這項計劃。在中美貿易戰持續拉扯的過程中,中國的這項計劃也正在持續向前推進。
中美貿易戰已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雙方出手拳拳到肉,共同承受着嚴重傷害。而且,兩國高層和精英都了解這一點,最終仍然陷入相互傷害的困境之中難以自拔。
其實,以合作共贏的視角來看,暫停中美貿易戰,達成部分協議,符合當下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這應該需要雙方都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