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賣盟友 美國國會能做什麼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10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通電話後,宣佈容許土耳其「派兵前往」敘利亞北部,形同放棄庫爾德盟友,為土國進駐敘利亞庫區「開綠燈」。包括共和黨人在內國會參眾議員,及一眾共和黨建制派人士皆出聲反對。不過在國會早將焦點轉至特朗普「通烏門」的當下,似乎難有餘力阻止特朗普「出賣盟友」。

消息一出,跨黨派國會領袖便群起反對。參議員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發表聲明稱美軍突然撤退只會令俄羅斯、伊朗及阿薩德政權得意,又強調參議院1月份通過的對ISIS持續關注修正案仍有效;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亦發表聲明,認為特朗普向美國盟友發出信號:美國不是值得信賴夥伴。

國會壓力今非昔比

而特朗普堅定支持者,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則表示他已提出計劃,要求特朗普撤回決定。除了國會議員外,美國前駐聯合國代表海莉(Nikki Haley)亦譴責特朗普拋棄庫爾德盟友是錯誤決定。

面對群起反對,特朗普似乎只想靠「出口術」解決問題,他在Twitter上「警告」稱若土耳其做任何超越自己智慧能容忍的事,美國便會「完全摧毀」土耳其經濟;但他同時指出土耳其和歐洲盟友必須肩負起監視ISIS的任務,為撤軍決定辯護。事實上,特朗普的表態一來未為埃爾多安畫下「紅線」,二亦無回應各方最關注的撤軍問題。而根據國務院官員說法,部署在土耳其邊境地區的數十位美軍士兵已完成撤離,庫爾德人「被拋棄」可謂板上釘釘。

埃爾多安視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武裝「庫爾德工人黨」的分支,誓要趕盡殺絕。(Getty Image)

類似事件去年底已上演過一次。去年12月19日,特朗普突然宣佈從敘利亞撤軍後,隨即惹來國會反彈。格雷厄姆當時表示特朗普「犯了一個巨大的奧巴馬式的錯誤」,同屬共和黨的外交委員會出席科克(Bob Corker)更批評「很難想象哪位總統只做一點溝通和準備,一覺醒來便做出這種決定」。但到12月31日,特朗普便妥協「決定放慢撤回2000美軍的速度」,即使時任國防部長馬蒂斯(Tim Mattis)已簽署撤軍命令,最終仍是不了了之。

不過,特朗普當時妥協並非聽從黨友建議,更多是囿於不利的國會情勢。那時,共和黨剛失去眾議院多數,而佩洛西領導的眾議院正磨刀霍霍準備砍向特朗普的建墻預算,而共和黨內也有人對挪用軍費建墻頗有非議。這時自然沒必要得罪黨內保守派,更不該違逆一貫反對從敘利亞撤離的軍方。

美國政治已入「內政模式」

今非昔比,國會的主議程如今已轉移到對特朗普的彈劾案上。到目前為止,民主共和兩黨議員立場分野清晰,毫無妥協餘地,自然無需特朗普「釋出利益」。另一方面,隨著大選臨近,各選區議員初選也提上日程;特朗普深知其在共和黨選民心中已「定於一尊」,大部分議員為求選民支持有求於他;至於民主黨議員則也忙於選舉和彈劾工程,無暇在「大是大非」的外交議題上出力。

格雷厄姆是特朗普堅定支持者,但今次也難令總統回頭。(AP)

事實上,外交議題在美國選民心目中一直處於相當邊緣位置。蓋洛普公司今年9月關於「最關注議題」民調顯示:經濟及移民問題分別以15%及16%成為選民聚焦大宗;隨後是各佔5-6%的種族、環保、槍支管控及醫療議題,最關心外交政策的選民佔不到1%。而在早前民主黨總統初選辯論中,各候選人鮮少單獨提及外交議題,只在涉及貿易、國內經濟時順帶提及,亦反應美國選民喜好。

特朗普上任後一直希望減少海外軍事投入,將責任轉嫁給其他盟國;自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也是他上次總統大選前的承諾。相比起對選民來說虛幻的「國際責任」,一句「幫納税人省下軍費」或是「同奧巴馬那個騙子不同,我說到做到」顯然能掀起更大波瀾。加之2018年前遊走於國安體系,以馬蒂斯為代表的將軍幫已不復存在,主張強硬政策的博爾頓亦被掃地出門,特朗普貫徹自身意志也容易許多。

只不過,靠美國保護在中東艱難求生的庫爾德人,似乎就沒那麼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