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頓被開除對蔡英文政府的警示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9月10日發推解僱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因為國安顧問是一個影響美國外交及國安政策的重要職位。作為知名的對華鷹派或親台派,博爾頓的激進主張最終並未被特朗普採納。已經和博爾頓搭建關係的台灣蔡英文政府也失去一條重要美國政府人脈。

特朗普開除博爾頓,符合華盛頓主流民意,畢竟很多美國人也不希望好戰的博爾頓將美國拖入另一場軍事戰爭泥潭。但是,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隨即發表的一篇社論,提出了另一種擔憂:特朗普因為不同意見而開除了博爾頓,是否意味着白宮國安會內部對特朗普的制衡再次減弱,這毫無疑問會讓「仇者快」,讓朝鮮、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領導人倍感「欣喜」。

該報的大意是,特朗普開除博爾頓是自我孤立的行為,沒有了博爾頓,特朗普很有可能向這些國家做出讓步,進而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是純粹的美國國內視角。實際上,這都是白宮內部權斗的正常現象。從國際視角看,博爾頓起初就不應該進入白宮,現在他的離開只是少了一個干擾特朗普外交決策的危險因素。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台灣問題上。

博爾頓在外交及國安上的強硬主張多數未被特朗普採納。(Reuters)

博爾頓擔任國安顧問前後,曾多次建議特朗普打「台灣牌」,遏制中國在亞洲的「霸權擴張」,方式包括對台軍售、派內閣官員訪問台灣以及配合國會訴求,邀請台灣領導人訪問美國等等。博爾頓甚至建議美國放棄「一中原則」,和台灣恢復正式外交關係,並在台灣派遣駐軍。

2018年6月,美國在台協會(AIT)遷新址,博爾頓曾計劃訪台,但特朗普並未同意,擔心影響中國在「特金會」上的積極角色。今年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支持台灣、加強對台灣關係的法案,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藉機在美國同博爾頓舉行了會面。這也是美台40年來高層安全官員首次會見。

但是,博爾頓被開除,說明他有關台灣及中美關係的建議和主張在特朗普眼裏根本沒有價值和「市場」。從特朗普上任後拒絕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也能看出這一點。至於特朗普三次對台軍售,更多是特朗普從生意人的角度看問題。

台灣蔡英文政府想方設法拉近同美國政府的關係。(台灣總統府)

蔡英文政府應該明白,當初特朗普啟用博爾頓的原因或者背景。一方面,特朗普2017年初身陷通俄門調查,需要一個強硬派對沖左派對他對朝鮮、俄羅斯和伊朗過於軟弱的攻擊。博爾頓被認為是鷹派中的鷹派,自然是不二人選;另一方面,白宮也實在找不到願意為特朗普效力的人。加上博爾頓進入白宮前整天在媒體稱讚特朗普,特朗普也抵制不了這種被吹捧的誘惑。

現如今通俄門調查已經結束,面臨2020年連任選舉的特朗普,非常希望通過和朝鮮、伊朗緩和關係,或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為自己連任助力。當博爾頓沒有更多利用價值,或者成為外交上的絆腳石的時候,特朗普自然會將他踢開。

對於特朗普而言,博爾頓是定時炸彈、負能量,對於台灣也應該是外交上的負資產。假如特朗普採納博爾頓建議,改變和台灣的非官方關係,到時候頭疼的應該是蔡英文政府。台灣通過遊說等手段拉近同美國關係的同時,也不得不慎重評估其中的政治和軍事風險。

最重要的是,蔡英文政府錯估了國安顧問一職在特朗普任內的真正地位。

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白宮國安顧問在外交上得到很多授權,實際影響力有時堪比國務卿。但是,博爾頓的強硬與激進使得他無法真正主導中美關係。他將自己親台和對華強硬的主張帶入白宮,只能在邊緣發力,時不時還有可能引發同其他國安會大員的摩擦。

特朗普對華關係完全被貿易問題主導。博爾頓建議特朗普借台灣、新疆甚至香港議題施壓北京,特朗普始終未予採納。上任近三年來,特朗普對台灣和軍事議題的關注度有限,所以並未給予博爾頓等鷹派足夠的發揮空間。通過頻繁人事變動,特朗普牢牢把握國安會一言堂權威,國安顧問的角色被大大弱化。

台灣應該認識到,押注個別白宮幕僚不會奏效。最重要的是要看清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利益,以及台灣在美國利益鏈中的現實地位。台灣追求的一些符號意義的會面或援助,不會對美台關係帶來實質的改變,也對台灣沒有實際的效益。

直到博爾頓離開白宮,他也沒能影響整體中美關係走向,也沒能給台灣帶來實際的好處。最重要的是,作為國安顧問,博爾頓始終未能訪問中國,這對他來說應該是一種遺憾。今後他接受媒體採訪,想要在中國問題上置評,出來延續老調子以外,觀點不會有多少說服力。當然,這可能阻止不了台灣以某種方式邀請離任後的博爾頓訪問台灣,製造一些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