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遷都救不了雅加達陸沉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本月26日宣佈,將把印尼首都由雅加達遷往婆羅洲的東加裏曼丹省。不少分析都認為,今次遷都乃因雅加達人口過度稠密、水資源嚴重不足。但以印尼政府「遷都工程」規模來看,似乎不足以紓解雅加達人口;遷都的真正原因,還是平衡國家發展的政治考慮。

雅加達五分之二土地低於海平面,到2050年將有三分之一土地將被水淹沒;城市交通擁堵令雅加達每年損失近500億港元……在不少媒體筆下,印尼遷都似乎只為了舒緩雅加達的「城市病」。

遷都規模小難舒首都擁堵

今次印尼政府預估遷都費用需要2566億港元,其中政府會承擔19%,即大約500億港元,計劃中的剩餘部分將供私營企業投資;但源於印尼政府並無轉移商業中心的計劃,該項投資恐怕難吸引資本。身在香港的讀者應該知道,500億港在香港連修建一條地鐵都不夠;即使到了同印尼成本類似的馬來西亞,也只能夠勉強覆蓋一條城際鐵路,根本無法完成遷都大業。

另一方面,同其他國家「就近遷都」不同,印尼今次選址的東加裏曼丹省缺乏重工業,無法為首都建設提供足夠原料。更糟糕的是,新首都選址地並不靠海,外來建材登岸後還要藉助通行能力低下的地方公路運往工地,註定令成本飆升。馬來西亞1995年在首都吉隆坡開外40公里建設布城作為行政中心,尚且消耗近600億港元;以如今物價,印尼政府的預算只夠平整相當小地塊,並建設20-30棟行政大樓而已,同「遷都建城」理想相距甚遠。

新首都所在的帕朗卡拉亞位於雨林地區。(Getty Images)

在印尼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首都雅加達勢必要繼續承擔相當部分行政及絕大部分商業職能,根本無助減少人口壓力,解決自然危機。反倒是高官往來新首都及雅加達,需要產生大量碳排放,令雅加達「陸沉」來得更快。

藉遷都促國家「實質統一」

為追求「國家統一」,印尼政府未選擇最多人使用的爪哇語為國語,而是引入馬來語作為各民族間溝通平台。時至今日,「印尼語」依然是大部分國民的「第二語言」。而為了減少不同宗教人士間衝突,印尼「建國五項原則」雖規定國民「需信仰獨一無二的神明」,但並未指定國教。

這樣的努力雖確保印尼國家的統一,但仍然無法撼動印尼「爪哇中心」的地位。畢竟,爪哇島以7%土地面積,聚齊55%印尼人口,其工業產值佔印尼全國八成。印尼建國以來,除了1998年短時間執政的哈比比(Bacharuddin Jusuf Habibie)外,其他六人無一例外均來自爪哇。這樣的政經優勢也令印尼地區差異愈發擴大,不同地區之間矛盾也難以避免。

本月中旬,一群巴布亞學生被控破壞印尼國旗,被前來逮捕他們的警察侮辱為「猴子」、「豬狗」,消息傳至巴布亞地區後引發當地民憤。當地本月15日起便爆發大規模騷亂,政府和議會大樓皆被縱火,大量犯人也藉機逃獄。印尼軍方派出數千名安全部隊,並封鎖當地網絡,都未能在短期內平息事件。

西巴布亞民眾與警方爆發衝突,到處起火。(美聯社)

今次「遷都計劃」,更大程度乃印尼政府為擺脱「爪哇中心主義」所做的象徵性常識。儘管遷都本身不會帶來經濟平衡,但至少短期內可給予各民族「爪哇並非至高無上」的心理觀感;政府亦希望新首都經歷數十年發展後,可發揮吸引人才功能,為爪哇外精英提供機會。

當然,選址加裏曼丹也包含佐科個人政治考慮。除爪哇和加裏曼丹外,印尼主要大島還包括西部的蘇門答臘,及東部的蘇拉威西。不過,蘇拉威西發展較遲緩,且島上無大型城市,不適合承接首都只能;而蘇門答臘島伊斯蘭化程度較重,大多不喜佐科温和主義路線。反觀加裏曼丹,以達雅族為主要民族,符合平衡各種族的初衷;島上居民大為温和的伊斯蘭信徒,政治上多支持佐科,自然也獲得總統的青睞。

不過,遷都計劃在印尼僅剛提上議事日程;參考不少國家經驗,能否最終完成仍是未知之數。加緊水利和交通設施建設,或許是雅加達避免水災和擁堵的唯一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