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伊朗:極限施壓仍須能收能放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伊朗外長扎里夫於當地時間周日(8月25日)下午2時左右突然到訪法國比亞里茨,讓正在這個海岸渡假勝地出席G7峰會的特朗普大吃一驚。當媒體問到他會否跟扎里夫會面時,他只簡短說了句「不予置評」。

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受法國外交部邀請「突擊」到訪比亞里茨(Biarritz),只逗留近5小時,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等人會面,並對英德雙方作出簡報後,便隨即啟程前往北京,展開其中、日、馬來西亞三國的東亞行程。

馬克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扎里夫抵達數小時之前,馬克龍在法國媒體上表示「我們已有調解各界分歧的共同溝通與行動」;然而,特朗普隨後被問及卻說:「沒有,我們沒有討論過。」後來,馬克龍也承認他「沒有正式的G7授權」,卻指出「避免伊朗獲得核彈」和「維持區內和平穩定」是G7成員都同意的兩大路線。

然而,馬克龍卻補充指他除了代表法國講話之外,還代表了周六晚上的討論講話,似乎暗示特朗普周日的表態與當時討論結果不符。

特朗普與馬克龍會面期間的情況。(路透社)

周日早上,英國首相約翰遜也被錄得大讚馬克龍前一晚的行動——「我的天啊!你昨晚做得太好。那個很困難。你做得很好。」——外界其實不明所以,不過觀乎扎里夫突如其來的訪問,兩者似有相關。

從此等反覆的迹象看來,馬克龍是下了一個小賭注,想利用特朗普的善變,來一個「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身」,製造出大阪G20後特朗普與金正恩突然在朝韓邊境會面的歷史性時刻翻版。即使最後特朗普不參與遊戲,馬克龍此舉也算是給了伊朗一個順水人情,讓後者可以藉G7峰會的鎂光燈向全世界展示「伊朗被美國孤立,卻並不孤單」。

伊朗已開具體談判條件

然而,在這些燈光下的外交政治劇情之下,舞台下似乎也有不少多方角力正在進行。路透社就引述伊朗官員消息指,如果國際社會要顯出「重啟談判的善意」,「至少要讓伊朗石油出口每天達至70萬桶,並以現金支付伊朗」,而且「這只是個開始,及後更要達至每天150萬桶」。有關官員又點明伊朗不願將導彈開發問題加入談判之中。

值得留意的是,伊朗官員指這是伊方對「法國提案」的回應,可見法國一直代表支持核協議的歐洲各國在背後穿針引線。早前,路透社已曾引述消息指有外交官員希望以「美軍撤走後的阿富汗和平局面」作為伊朗與美國的共同利益,以圖打開談判,不過卻未得美方正面回應。

雖然特朗普以至任何美方代表都沒有與扎里夫等伊朗代表接觸,而且特朗普更表示「我們會做自己的溝通,其他人要談,他們當然可以談」,不過他卻指出「伊朗已經不是兩年半前的那一個國家」,似乎暗示談判並非沒有可能。其後,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 Mnuchin)也表示美國願意「無條件」與伊朗展開談判。

其實,事到如今,美國也該將其極限施壓策略推進「收成」階段,把握時機與伊朗重回談判桌上,否則其長遠後果美國也難負擔。

美國:贏了戰役 輸了戰爭?

首先,伊朗的經濟如今已被美國制裁壓制得極其嚴重。其石油出口低見每日10萬桶,比去年數字大跌接近95%,情況比前總統奧巴馬2013至2015年間的對伊制裁更差——當時的石油出口仍持續在每日110萬桶水平,只比制裁前的數字下跌大約一半。

目前,伊朗人民因為通脹預期而「有貨便買」,諸如一件襯衫之類的日常貨品可以在3個月內漲價一倍,而醫院中的人員也為醫療設備欠缺配件維修、藥物短缺等問題困擾;有科研人員更表示由於制裁關係,他們連科學期刊也訂閱不了。這些難題雖然未足以壓垮伊朗人民的意志,可是如果重返談判桌即能緩解困局,他們絕對有誘因這樣去做。

如果特朗普不把握機會放鬆制裁重返談判桌的話,美國未來將會迎上更大逆風。首先,雖然目前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用以繞過美元交易系統的對伊貿易機制「支援貿易兌匯工具」(INSTEX)未能有效運作,可是這個問題其實並非完全無解。只有要有俄國等不怕美國制裁的能源輸出國願意加入,代買伊朗石油,美國對伊制裁的威力將大大減低。如今這一步只差歐俄之間在烏克蘭問題上面的爭議,此障礙一破,俄國加入INSTEX可算是指日可待。

其次,美國制裁的威力無遠弗屆,主要依仗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然而,曾為下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大熱大選的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上周五(8月23日)出席美國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聯儲局年度會議時,就高調主張要以多國支持的虛擬貨幣取代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一方面避免美元走強導致外資從發展中國家流走的風險,另一方面也為各國去除屯積美元的麻煩。

配合諸如「Libra」等以中立國家瑞士為基地、又以多國貨幣支撐的新貨幣倡議,長遠而言,去美元化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伊朗受美國單邊主義壓制,而各國又極力施援的形勢,只會使去美元化的進程更為急速,對美國自己也沒有好處。

可以說,美伊之爭,美國就算勝了一役,長遠而言所輸的,卻是一場戰爭。不過,對於有傳曾詢問「何不以核彈打散颶風」的特朗普總統而言,這些以「美國第一」為本的長遠考慮,似乎尚未在其考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