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馬克龍總統,僅靠自信是無法撬動俄羅斯的
G7峰會召開前,作為東道主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特地選在私人度假城堡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試圖「說服」對方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重新親近西方。未料普京不僅「寸步不退」,更對馬克龍所言俄羅斯重回G7建議嗤之以鼻,甚至刻意提及馬克龍心病的「黃背心運動」。一直以來,馬克龍都試圖用自信和「強力手腕」擴展法國外交地位,但今次會面的結果似乎不如他所料。
↓↓↓更多法國籌備G7峰會的相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今次兩國領袖會面後,雙方在各項重大議題上分歧均未收窄。在敘利亞問題上,普京強硬表示支持敘利亞政府剿滅反對派武裝。馬克龍希望重啟法、德、烏、俄參與的「諾曼底四方」會談,促成解決烏克蘭問題,但建議未獲普京接納。普京對「重返G8」也不感興趣,強調「無法回到一個不存在的組織」,但表示願意同G7內所有國家合作。
記者會上,普京被問及近期莫斯科連串示威時說「不希望事態像法國黃背心般發展失控」,又強調「黃背心運動」期間共有11人死、2500人受傷。馬克龍隨即回應稱「黃背心可以參加歐洲選舉和地方選舉」,暗批俄羅斯DQ候選人;他又促進俄羅斯需「像所有歐洲國家般遵循民主原則」,可謂脣槍舌戰。
法國難成歐盟對俄代表
馬克龍本對今次會晤抱不小期望,因近來法俄關係不斷走近。馬克龍今年5月已造訪俄國,更將出席出席明年紅場閲兵;俄方亦將被扣押的法國銀行家送出監獄軟禁。另一方面,不少國家也將法國視為歐盟同俄羅斯最重要聯繫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上任後便多次與馬克龍見面或通話。加之今次法國主場舉辦G7峰會,更可藉同普京峰會前會面,將自己打造為俄羅斯同西方世界的橋樑。
但一番雄心壯志背後,馬克龍政治地位卻危危乎。上任之初的他,尚帶着「歐洲自由主義救星」的光環,被稱為「默克爾的接班人」,有望領導歐洲。但去年11月「黃背心運動」爆發後,馬克龍支持率一度跌至18%的史上最低位,即使經過「全國大辯論」及改變政策等補救措施,也只回升至如今的28%,同接近七成的反對率差距懸殊。若此刻進行大選,馬克龍怕是連進入二輪選舉資格都沒有。
相比之下,儘管默克爾將在2020屆滿下台,但其所在聯盟黨仍是德國最大黨,其繼承者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立場也同默克爾類似。奉實力主義為圭臬的普京自然同默克爾「更有共同語言」。另一方面,德國早前頂住東歐國家及美國壓力,啟用聯繫俄羅斯及德國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也算是送上投名狀,相比起馬克龍「口惠而實不至」好上許多。短期內,法國在同俄羅斯交流時,恐怕「只能代表自己」。
雄心壯志難敵實力原則
事實上,馬克龍上任以來取得的外交建樹大多停留在區域外交層面:例如軍事介入馬裏局勢,或勸說被沙特軟禁的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回國。
但在大國外交方面,馬克龍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去年4月他曾專程飛赴美國,希望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卻以失敗告終。馬克龍口中需「極力挽回」的《巴黎協定》亦面臨崩解風險。即使是歐盟當下最重要的脱歐議題,也更多遵循默克爾和歐盟內「鴿派」意見,於今年2月給予英國延期脱歐機會。一系列失利體現法國作為區域大國,已難對世界大國行為產生影響。
不可否認,馬克龍此時選擇加強同俄羅斯關係有其道理。過去一年多時間,特朗普在伊朗、關税、中程導彈等問題上飄忽不定,已嚴重損害包括法國在內歐洲國家利益;此時同俄羅斯改善關係,減輕克里米亞危機給雙邊關係帶來影響,固然是合理選項。作為「小國」領袖的馬克龍也明白,若要放大法國的外交力量,必須藉歐盟為槓桿,甚至「代表」歐盟發聲。
然而國際社會亦講求實力原則。除了作出姿態,馬克龍也應沉潛一些,為法國和自己的政治生涯創造多些可供博弈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