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金融戰或令中美正式陷入政治對決

撰文:楊語濤
出版:更新:

一如外界預期,中美上海談判沒能為中美貿易戰再次降温,中美博弈已然向着金融戰、貨幣戰的趨勢發展。雖然美國方面很快宣布推遲對中國3,0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徵關税,對華為的禁售令也再次推遲90天,但特朗普近日又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想與華為做生意」,並且最近明確將香港亂局與中美貿易談判相掛鈎。中美談判的前景變得更加複雜與不確定。
《香港01》記者為此專程採訪多國學者,就貿易戰、中美戰略博弈前景等相關話題與他們展開對話。本篇訪談對象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

01:美國已經決定推遲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税,特朗普明確說主要是考慮聖誕節的因素,不讓美國消費者增加負擔。很多分析認為這並非美國向中國遞出的橄欖枝。你怎麼解讀?

左希迎:到目前為止,我覺得中美雙方對彼此的意圖和決心應該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這一次特朗普推遲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關税,也體現出特朗普的談判藝術:嘴上說是因為考慮美國消費者的因素,但是實際上試圖給中國留個台階,從而為中美談判留了一定空間,迫使中國妥協。

至於中國會作何舉措,我想中國現在談判的路徑已經非常清晰,從5月10日到現在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貿易協議。

01:所以會有一種觀點認為,中美此前11輪的談判更多體現為糾紛與分歧,而從上海的第12輪談判開始,雙方都拉開了「對戰」的架勢,上海談判才是貿易戰真正的開端。

左希迎:這種觀點有它合理的地方,但我並不贊同。應該這麼說,中美談判在5月10日之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上海談判只是貿易戰新階段的開始。

如果梳理一下中美貿易戰的時間線,從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給美國貿易代表發佈備忘錄,要求對中國進行「301調查」開始,美國就進入了貿易戰的前期準備階段。2018年3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頒佈301調查報告,基本上算是一個「戰書」,同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宣戰」。2018年3月9號,特朗普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税發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税」,其中涉及到中國的有30億美元。特朗普專門針對中國發動的首次「攻擊」,是在2018年7月6日對中國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税,我個人傾向於將這個時間認為是中美經貿戰的起點。當然,貿易戰起點的不同說法都有合理之處,這個取決於每個人觀察的角度。

中美談判的過程有幾個重要的界標,第一個界標是2018年的5月3日到4日第一次雙邊會談,這是雙方第一次交鋒,美國帶來一個談判的框架,非常詳細的給中國提出了各種要求,這是談判的起點。

第二次界標是在2018年12月1號,當天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一個是加拿大方面拘捕了華為公司副總裁孟晚舟,另一個是習近平與特朗普在阿根廷G20峰會上舉行了元首會晤,雙方發表了暫緩貿易戰的一個聲明。

接下來第三個界標就是2019年的5月10日,中美兩國第十一輪談判破裂。

具體到最近一次上海談判,我覺得上海談判讓貿易戰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要獲得一個對等、公平、均衡的貿易協議。

01:特別是中方對於「文本平衡性」的強調。

左希迎:對,根據此前劉鶴副總理的說法,主要有三條:第一要取消全部增加的關税,尤其是最初那5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税要取消;第二是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第三是協議文本必須平衡,要公平對等。這三個內容,也是中國目前最核心的關切。

01:現在不少國際輿論都在擔心貿易戰會邁出走向貨幣戰的「兇險的一步」,但也有來自西方國家的評論者認為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毫無意義。「戰火」燒向金融領域對中美分別會有怎樣的影響?

左希迎:這取決於中美之後如何互動,尤其是兩國在貿易談判的博弈中能否達成一個協議,或者雙方的預期能不能通過貿易戰達到?如果經貿戰解決不了問題的話,那麼兩國走向金融戰概率是比較大的。

對中國來說,金融戰會衝擊中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發展,會給中國造成一定壓力。對美國來說,金融戰肯定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美國的經濟可能受到較大沖擊,這有可能影響到特朗普打貿易戰的決心。更為重要的是,金融戰將使中美戰略競爭滑向一個更加不可控、更加具充滿不確定性的階段,中美兩國的競爭還有可能向政治領域延伸。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有可能從貿易、金融外溢到政治領域。(Reuters)

01:其實在金融戰開打之前,中美之間的博弈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已經在向政治領域延伸了嗎?

左希迎:就戰略競爭的三個基本領域——政治、經濟、軍事來說,目前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軍事領域也很嚴峻,但是相對來說民眾的關注少一些。在政治領域,尤其是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的競爭,目前兩國領導人還是在有意控制。就特朗普本人而言,他在保護人權和擴展民主等意識形態方面興趣不大,但是未來貿易談判沒法達成協議的話,讓戰略競爭滑向政治領域應該說是美國政策選項之一。

01: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勢頭。

左希迎:對,一直存在,但是兩國領導人還是在管控。

01:這就涉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特朗普近日發了一條Twitter稱,「很多人都因為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指責我,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你覺得他是真不明白還是假裝不明白?

左希迎:我覺得特朗普本人對插手香港問題的意願不是很大,他對於這些所謂「輸出民主」的興趣是比較小的,所以我覺得他說這句話應該是從他個人講,確實有些困惑。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些部門還是有興趣的,國務院在香港問題上就一直有深度介入。未來也不排除其他部門向特朗普提出一些政策選項,在香港問題上向他施加壓力,有可能會改變他的政策選擇。

01:與之相關的是,隨着台灣大選時間臨近,美國會把打台灣牌的力度逐漸提升嗎?

左希迎:比較而言,在台灣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比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動作大了很多,特朗普政府已經把台灣作為一張牌來打。美國意識到,台海局勢正在失衡,美國必須要調整對台政策,協助台灣提升軍事能力。從目前美國的對台政策來看,美國正在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這衝擊到了既有的台海秩序。

01:回到剛才金融戰的話題,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看上去最着急的不是中美,反而是歐洲,很多歐洲媒體都認為中美在金融領域的對抗會讓引發整個世界的經濟衰退。中美博弈有可能會導致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那樣的結果嗎?

左希迎:中美經貿戰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整個世界發展的趨勢。兩國戰略競爭可能無意間開啟了一個時代,國際社會向着衝突、對抗的方向發展,這一態勢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權力競爭正在上升,地緣政治的對抗凸顯;第二,多邊機制退化,雙邊主義重新凸顯;第三,自由貿易正在收到貿易衝突的衝擊,保護主義逐漸佔據了當前國際貿易規則的大潮流。

未來是否會出現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應該說,未來的確有可能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但是我認為應該不會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形式出現,而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01:現在國際輿論已經基本達成了中美貿易戰將是一場持久戰的共識,但也會有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從上海談判的結果判斷,特朗普其實心理壓力很大,他對明年的總統大選非常焦慮,包括之後加徵關税、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等行為,其實也是一種沉不住氣的表現,看上去很兇,實際是信心和氣勢不足導致的。如果這一判斷成立,反而意味着中美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在升高,中國在這個時候需要考慮如何包裝一份看上去讓特朗普覺得自己「贏了」的協議。

左希迎:我對此的第一個觀點是,中美經貿戰是一個長期的持久戰,不可能短期內就能解決。目前有各種觀點,比如說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中美會達成貿易協議。然而,即使中美經貿戰達成協議,並不意味着中美的經貿衝突和戰略競爭會停止。中美戰略競爭是長期的,經貿衝突也是持久的,年底達成協議概率較低。

第二個觀點,特朗普本人的確收到國內因素的影響。特朗普在中美經貿問題上有兩個顧忌的點:第一是大選,2020年他能不能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重要的;第二是美國經濟和股市,因為他總是口口聲聲說,他就任總統之後美國經濟為史上最佳,失業率達到50年來新低。最近美國的經濟發展態勢沒有像以前那麼好,尤其是最近美國股市的表現,讓特朗普有些煩惱。

第三個觀點,中國不會去包裝一份讓美國感覺「贏了」的協議。從5月10日中美第十一輪談判破裂之後,中國希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貿易協議。對於特朗普本人來說,大選和經濟這兩個因素會影響到他在談判中的一些行為,可能會在特定時間、特定階段影響美國在特定問題上的立場,但這難以影響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根本方向。恰恰相反的是,特朗普政府認為只有達成符合美國利益的協議,才能保障美國長期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