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推英國脱歐:首相無恥拒下台 國會或無計可施
由於硬推墮崖式「無協議脱歐」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置信,英國首相約翰遜雖聲稱10月31日脱歐大限「不脱便死」,外界一直認為這只是一場準備提前大選的政治操作。
然而,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一(8月5日)再次聲言提前大選是他「最不願見」之事;而歐盟官員也直指同日出訪布魯塞爾的新任首相歐洲顧問弗羅斯特(David Frost)「根本沒有談判的意圖」。
配合約翰遜的高級助理甘明斯(Dominic Cummings)「國會要阻止無協議脱歐為時已晚」的言論,約翰遜似乎真的要不顧一切硬推墮崖式脱歐——或者,他的班子演技太過出眾,因而讓人難分虛實。
只餘一席多數 卻無懼不信任投票?
繼上週四(8月1日)威爾斯地區的一場補選之後,保守黨政府在下議院只餘一席多數。如今,保守黨一方面有留歐派議員傳將加盟自由民主黨,另一方面又有諸如前檢察總長葛偉富(Dominic Grieve)、前財相夏文達(Philip Hammond)等人不惜一切反對無協議脱歐。
如果約翰遜執意讓英國如期脱歐,而不要求歐盟押後或重談協議的話,這些保守黨人也許會倒戈支持工黨承諾將發動的不信任投票,讓約翰遜成為英國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甘明斯對親歐派的這個如意算盤卻是不以為意。因為以「不信任投票擊倒約翰遜政府提前大選」來阻止無協議脱歐,有一個大前題:那就是約翰遜有「羞恥之心」,會謹守英國紳士政治的傳統,在不信任投票落敗後主動辭職。然而,這只是英國的憲政傳統,並沒有成文法律規定,連原意將國會解散、選舉等事項成文化的《2011年定期國會法》(Fixed-term Parliament Act 2011)對此也沒有加以規定。
因此,在國會不信任投票通過後,相信沒有讀過孟子的「無恥之恥無恥矣」的約翰遜如果不恥於其無恥,大可以堅持不辭職,繼續留任首相。
「大聯盟政府」成功無望
根據以上的《定期國會法》,下議院若有人得多數支持,可在不信任投票通過後的14天內通過信任動議組成政府,將約翰遜從唐寧街10號首相府趕出去。
不過,照目前國會派系的分配,只有包攬工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改變英國」(Change UK)、威爾斯黨(Plaid Cymru)、綠黨,加上部份獨立議員,以及願意自行了結政治生命的保守黨議員組成的「大聯盟政府」,才有可能實現此等另組政府之法。在今日工黨與自由民主黨力爭成為「唯一留歐政黨」、蘇格蘭又再興獨立訴求的背景下,大聯盟政府可能性極低。
如果沒有任何人能另組政府,英女王將在採納「首相的建議」下擇日提前大選,而國會將於提前大選日期前的25個工作天解散。
阻脱歐墮崖 果真為時已晚?
這裏正是甘明斯口中的「為時已晚」發揮功效之處。英國國會暑期之後將於9月3日繼續會期,因此當日將是約翰遜政府最早能敗於不信任投票中的日子。
如此拖延幾天,再加上14天的另組政府期限,英女王大概要待至九月底才有辦法「決定」大選日期。由於大選日離國會解散的時間至少要有25個工作天,一算下來,即使約翰遜不故意拖延,一個合理的大選日期最早也要待至11月,屆時英國將在國會解散後的時段內自動脱離歐盟,造成無協議脱歐「米已成炊」的局面。
解局兩招的憲政困難
要破解此局,救英國於墮崖之危,除了遙不可及的「大聯盟政府」外,還有兩條可能出路,不過兩者皆會讓英國深陷憲政危機與法律爭議。
一是英女王不顧首相建議,將提前大選之期勉強定於10月31日脱歐大限之前。然而,此舉將使女王變成了留歐派,破壞王室不干涉政治的傳統。
二是由公務員自發以英國將要舉行大選為由,向歐盟申請押後脱歐,或者至少拒絕執行任何無協議脱歐的措施。此舉可算是出於英國政治的「選舉前慣例」(Purdah):在任何選舉前的大約6個星期開始,所有重大政策決定也須暫時延後至下屆政府組成。
然而,此慣例於法無據,純粹出於道德責任,而且其中細項操作的指示在國家層次將由內閣辦公室向各公務機關發出。這就要看內閣秘書(即英國最高級的公務員)塞德威爾(Mark Sedwill)是否認為「無協議脱歐」的推行是一項重大政策決定,還是早已在2017年3月29日英國政府啟動脱歐程序之時已經作好的舊決定。無論塞德威爾抉擇若何,皆將惹起極大的憲政權力分配爭議。
約翰遜如果真的不顧不信任投票的傳統而「堅守崗位」,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數百年憲政傳統將毀於一旦,而這傳統所依賴的「紳士政治」也將成為眾矢之的。即使拋開無協議脱歐的經濟、民生震盪不談,要如何重建這套百年傳統,或是以成文憲法取而代之,在英國國會主權至上的背景下,也將掀起更一場政治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