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下中俄關係之變 不平衡三角關係漸成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三至周五(6月5日至7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其間中俄簽署了兩份聯合聲明,一份事關中俄關係,一份事關全球局勢。值得留意的是,與以往聲明相比,事關兩國關係的聲明的名稱新增了「新時代」三個字,這三個字代表着中俄關係邁入新時代,亦是中國官方宣傳此次習近平訪問的主流基調。

除了事關兩國關係的《中俄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名稱上多了「新時代」外,事關全球局勢的《中俄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的名稱,亦比2016年的聲明多了「當代」兩個字。內容方面,聲明在《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中導條約》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等問題上直接點名批評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說「美方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不可接受」,極不尋常。以往中俄關於全球局勢的聲明大多公布雙方立場,在談到具體問題時,大多以某些國家或一些國家代指。

中俄關係從一開始就不是專注於雙邊合作,中俄的視野一開始就着眼全球。因此中俄關係進入新時代,實際上和中俄關於全球局勢的聲明是連在一起的。

新時代,一方面體現在雙方關係的性質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在雙邊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加深;另一方面重在表達中俄關係在全球的位置和作用進入了新時代。而「新時代」這三個字,亦具有濃厚的中國色彩。

天平已經傾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2017年和2018年先後寫入中共黨章和中國憲法,「新時代」三個字本身是中國主張的體現,俄羅斯同意將這三個字添加到兩國關係的名稱中,暗示了其對中國提議的認同。

中俄聯合聲明說,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目標和方向之一,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身也是中國主張。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年來已經成為中國國際觀、世界觀,以及全球方案的顯性表達。

不但在聯合聲明的名稱寫入「新時代」,內容上亦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明中俄關係的天平已經向中國傾斜。

中國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西方世界內部正在經歷解構,與此同時,中國與其他各方的關係也在經歷複雜的變化。在諸多變化中,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變化實際上是中俄關係主導權的變化,反映出中國佔據了更多發言權。中國話語體系覆蓋中俄雙邊文件,只是這種趨勢的表象。

此次中俄兩國領導人互動的不少細節值得留意。(路透社)

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如習近平訪俄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與俄羅斯進行戰略協作的中國,俄羅斯必然要適應中國已今非昔比的現實。

從防禦到進攻

中國在全球政治中的獨立性逐步上升,中國的經濟前景不可限量。俄羅斯過去的主要任務是防範美國的戰略威脅,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只是輔助。如今,對俄羅斯來說,最主要的任務是研究如何與中國合作發展,防範美國的威脅反淪為附帶效應。

中國也要適應自身已被美國當成最主要對手的世界主要矛盾之變。對中國來說,實力增強會同步增大壓力。俄羅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中國需要戰略協作的對象,這種協作是中國有足夠力量基礎上的協作,是朋友式的協作,而不是依賴式的協作。

習近平上周四(6月5日)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說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方願與俄方攜手努力,在國際事務中貢獻更多「中俄方案」。

翌日(6月6日),習近平在聖彼得堡與普京再次會晤,表示在當前形勢下,雙方要深化戰略協作,這不僅是為了維護中俄兩國利益,更是為了捍衛基本的國際準則和國際道義,維護世界和平、安全與穩定,直白地表達出中國對中俄在全球局勢上加強戰略協作的訴求。過去,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背景是一超多強下的兩強聯合;今天,中俄面臨的是多強的世界,美國變得衰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正在解構。

過去,中俄雖然是推動世界局勢變化的因素,但佔據的分量有限,兩國戰略協作的主要目的以自衛成分居多;今天,中俄仍然是推動世界變化的因素,分量卻進一步增大,推動局勢變化更超越自衛,成為戰略協作的主要目的。

國際定量與變量

從綜合實力、國家意志、戰略野望等多方面看,中美俄是整個世界格局的核心玩家。美國希望守衛傳統國際格局,極力鞏固單級霸權地位;中國則希望改良原有國際秩序,在諸多問題上與美國有不同主張,迫切需要擺脫美國的打壓和建立政治經濟新秩序。

在美國的單極世界,俄羅斯隨時可能面臨主權危險,但在多極化的世界,俄羅斯的戰略安全隱患會逐步減小,並有精力轉向經濟建設。百年變局之下,俄羅斯仍然有進一步改變原有秩序的願望,希望持續和中國進行戰略協作,鞏固多極化大趨勢。

歐洲國家是影響未來格局的重要因素和變量,他們既是原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同時也面臨原有國際秩序下美國的挑戰。他們對於推動國際秩序向多極化發展有一定的願望,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但這種獨立自主是被動進行的。只要美國不進一步打壓歐洲,或侵佔歐洲的利益,歐洲便欠缺推動改變國際秩序的動力。

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着「和而不同」的高效關係。(GettyImages)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美國的盟友,在外交和政治上本就欠缺獨立性。雖然日本不甘心接受美國安排的戰後秩序,對戰後國際秩序有改變的訴求,但日本無法承受公開挑戰美國的後果,也不願意和美國公開鬧出摩擦。日本在貿易談判等問題上拒絕向特朗普政府退讓,是對全球貿易戰審時度勢的結果。也就是說,日本雖然是國際格局的重要變量,但亦是依據國際形勢變化而變化的行動派,不會主動挑起國際秩序變化。

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擠進世界前五,近年來印度希望入常,說明印度作為新興大國,有改變原有秩序的願望。但經濟方面,印度抗風險抗打壓的能力不及中國,在軍事上更需從美俄購買武器。現階段,印度希望的是進一步發展、進一步積蓄實力,推動國際秩序變化,或許並不是印度外交的主線。

未來的國際格局,實際上是圍繞着中美俄博弈展開,歐洲、日本、印度等重要政治體主要在外圍影響博弈,兩者之間有一定關聯,並互相影響。

中俄戰略協作進入新時代的一個重要層面是,中俄與美國博弈的背景發生了變化,可以團結和爭取的力量愈來愈多。

「美國因素」縱然並非中俄靠攏的全部原因,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GettyImages)

中美鬥爭成主線

中俄對傳統國際秩序的改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俄戰略協作在新時代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多極化格局,為多極化世界的各項建設提供推力。與美國的反抗情緒鬥爭會是顯性存在,需要時間讓美國接受新格局,讓其在新的格局下找到合適位置。

中俄關係新時代之新,還在於它在中美俄三角關係中的變化。一直以來,中美俄關係並不是對等的三邊關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中美蘇三角關係中,美蘇關係是三角的長邊,中美、中蘇關係是兩個很小的短邊,這是因為當時中國在全球的力量和美蘇是不對等的。冷戰結束後的中美俄三邊關係,美俄是主軸,中國是輔助﹐美俄這一邊的深度和廣度要大於中俄這一邊,而中俄這一邊要遠大於中美。

如今的中美俄三邊關係,中美這一邊要遠大於中俄,中俄與美俄差不多旗鼓相當。也就是說,中美俄博弈從美俄鬥爭轉向中美鬥爭為主線,過去中國提供助力更多,現在則是俄羅斯對中國提供助力更多。

上文節錄自第16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10日)《百年變局下中俄關係之變 不平衡三角關係漸成》。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