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中俄發佈兩份聯合聲明對世界的宣示
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普京總統共同發佈了兩份聯合聲明。
世人皆知中俄近來合作密切,然而「兩國面和心不和」、「只是暫時性合作」、「合作程度有限」等質疑,卻也從未缺席。
這兩個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國,其關係究竟走到了何種地步?北京與莫斯科就究竟想在國際社會做些什麼?
《香港01》就此與俄羅斯國立國際關係學院(MGIMO)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華可勝(Alexei Voskressenski)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INSE)理事會主席于品海進行了一場聯合專訪。
該專訪內容將以五篇文章先後呈現,此為第一篇。
香港01:習近平於本周三至周五(6月5日-7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於期間與普京總統發表《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和《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兩份聲明。您如何理解這兩份類乎宣言般的文件?
華可勝:關於第一份聯合聲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該文件首先是將中俄經濟合作提到了新的高度。我想,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一個意外後果,就是加強了中俄在知識產權、科研、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多年來,西方一直認為「我們最知道如何發展、如何現代化,其他國家無法與我們競爭」,不過如今卻不再是這樣。
其次,俄羅斯現在的經濟體量僅佔全球經濟的3%,這與俄羅斯的全球政軍地位是不匹配的,可是正是這個只佔全球經濟3%的國家,卻擁有不容忽視的科研潛力,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俄羅斯應當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這項優勢,這將是她最大的挑戰,當下的情況在一直演變,且沒有先例。
中國如今愈發強大,只需繼續提高工作力效率便能夠輕鬆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俄羅斯又該如何善用中國,推動自身的經濟發展?這是人們該抱有疑問的。對俄羅斯而言,重要的不是發展輕工業,而是如何善用其科研潛力和軍工產業的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新地位。
關於第二份聯合聲明,我認為當下有很多圍繞中俄關係的疑問,認為兩國國家利益並沒有完全對接。這沒錯,但若目標是構建一個鬆散的聯盟關係和一個建設性的戰略協作關係,那麼兩國並不需要有完全一致的國家利益。重要的是,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求所需。
于品海:我們不必對中俄發表兩份聯合聲明感到驚訝。相較於歐美,中俄一直有向外部清晰表達自身立場的習慣。目前的局勢對兩國而言都十分重要。中俄合作涉及軍事、經濟、科研、技術等多方面領域,我認為中俄合作不會因中美關係現況而放慢腳步,這對兩國皆有利。
至於這兩份聲明本身,《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是本來就肯定會發佈的,而另一份聲明則更為重要,是針對當下全球現況而發佈。在關乎世界該往那個方向前進的問題上,中俄有太多共同點,而今也是中俄需要更多發聲的時刻。除了中美貿易戰以外,諸如伊朗核問題、中東問題、北約組織(NATO)和烏克蘭問題都很重要。中俄關係並非「中國單向索求俄羅斯提供協助」,是雙向而全面的。
不過考慮到這兩份聲明發佈的時機,也不能排除與最近國際上所發生的事有關。普京和習近平都是很具備戰略思維的領導人。他們並非以一個個「點」來看待時事,而是將之串連成線、匯聚成網,是隨著歷史推演的全局中的一部分,並且將之與自身國家的發展階段相結合。正因如此,當這兩位領導人在當下發佈這兩份聯合聲明,其背後動因也應包括了他們對當下時事的思考。
針對第一份聲明,兩國只需將其內容付諸實踐;而至於第二份關乎世界的聲明,則是中俄希望藉此高調的方式,告訴世界兩國的立場和行動方案,說服他國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確保國際社會是基於尊重和公平的原則,杜絕單邊霸凌行為。
他們之所以將聲明一分為二,也是為了突顯兩份共識的區別,從而讓世界重視兩國立場,並說服歐盟、印度、東盟等國家和組織,讓各國各組織將兩國立場對比美國特朗普、蓬佩奧、博爾頓等人的言辭,以便協力共事。
香港01:近年來中俄關係額外緊密,這既與全球政經環境相關,也源於習近平與普京兩位領導人親密的私人關係。儘管如此,如今兩國依然不乏有很多人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所遲疑,認為俄羅斯自視為現行國際秩序的受害者,希望將之顛覆,而中國則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和維繫者,僅願意加以改革。
你如何評論中俄關係?維繫這段雙邊關係的基礎是什麼?
華可勝:中俄已經相處四百多年,期間不乏極為親密且相互依靠的時刻,縱有低谷卻也一直關注着對方。就近幾十年而言,第一個最重要的節點就是戈爾巴喬夫年代的蘇中關係緩和以及隨後的蘇聯解體。
在俄羅斯聯邦初年,俄羅斯人不太願意承認,但當時俄國為緩和俄中關係做出了不少嘗試。最終隨著《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的簽訂,中蘇/中俄的關係緩和也被俄羅斯人視作1990年代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與此同時,兩國當時也確定了發展緊密政經關係的共識。
自那之後,中俄關係經過了幾個階段,經貿合作持續加強,期間兩國也有冷淡的時候,但國際局勢一直在將中俄拉近,且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認知,也即中俄合作能令兩國更好地應對來自美國的挑戰,讓中國放開手應對亞洲,俄羅斯放開手應對歐洲。兩國的戰略協作關係很明顯是建設性的,兩國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於國際事務上相互提供幫助。
而當國際局勢發生震動,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中俄合作進一步加強,並從國際時政拓展到經濟乃至兩國內政的維度,為兩國帶來穩定。兩國的穩定其實也讓世界變得更為穩定。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著眼於俄羅斯的利益。我記得幾年前有國際評論人士寫到,美中利益正逐步靠近,而試圖維繫國際現狀的俄羅斯正被甩開距離。也就是那幾年,人們開始討論「美中G2」。不過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如今試圖維繫國際現況的是美國,反倒是俄中利益愈發匯聚。
首先,中俄都希望在國際體系中為自己謀得更好的位置;其次,兩國也都有樹立友國的必要;其三,兩國皆希望歐亞大陸打造互惠的經濟發展大環境,為這個戰亂頻發、嚴重缺乏基礎設施的地區建立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第四,也是我認為最有趣和最易被忽視的因素,文化。
兩國目前都有大批對鄰國文化、歷史、文學感興趣的人群。目前有超過35,000人在中國留學,這是史無前例的。經濟維度,兩國經貿往來已超過1,000億美元,這也是史無前例的。2014年兩國領導人將1,000億美元設為目標時,人們認為這是天荒夜談。雖然現在兩國以能源貿易為主,但這更是將兩國經貿拉近的契機。
所以兩國當下是在全方位的靠近。普京在北京參加一帶一路論壇,習近平也在聖彼得堡參加經濟論壇,兩國在經貿合作維度很明顯還有巨大潛力。
于品海:我嘗試以較為不同的角度看待兩國關係,一個是「防衛角度」,一個是「進擊角度」。
從防衛角度來看,中俄兩國在過去15至20年間,需要一再地面對希望保住現況的歐美,為自己爭取發展權。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中俄都是新興國家,兩國的崛起對歐美帶來了一些不適,而在見到中俄為世界帶來的改變之後,隨即試圖加以遏制。正因如此,中俄在防衛自己發展權這一點上,有著同樣的目標。我認為這是兩國靠攏的一個原因。
而從進擊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用「修正主義國家」來形容中俄是合適的。為什麼兩國試圖修正現行世界秩序?因為若非如此,中俄就無法崛起。當我說兩國希望崛起的時候,包括印度、伊朗等多個國家都希望崛起,他們都希望發展自己的國家,為國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中國很明顯是如此,而回憶起蘇聯的解體和隨後葉利欽時代的混亂局面,俄羅斯就更是如此。而當兩國無法從其他國家獲得幫助時,他們也就應該相互幫助。我認為這是兩國相互合作的重要原因。
我們可以從縱向角度和橫向維度來審視中俄關係。
到底是因為兩人私人關係好,所以兩國關係得以加強,抑或是因為兩國關係有必要加強,所以兩人的私人關係才好?
歷史上,中俄並沒有太多相互合作的動因,這是過去數百年間的結構性矛盾決定的。可是即便如此,中國卻也一直很欣賞尊敬俄羅斯文明。我總是與同事們打趣道,當我第一次去到莫斯科,最想去的第一個地點就是紅場,因為我想確定那裏是否真的有很多中國遊客。去了之後就發現,果然如此,很多中國人帶著他們的父母一起去俄羅斯旅遊,老一輩的中國人都對紅場頗有興致,中國人尊重俄羅斯文明,欣賞俄羅斯文化。這為兩國的合作創造了比較好的民意基礎。
從橫向看,世界正迅速改變。過去百年間,世界秩序以歐美為主角,伴隨著工業革命牽引全球走向。而今中國和亞洲正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區域,當我們說「中美G2」時,我覺得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和「以歐美為首的西方」的G2。
很明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正在崛起,而「以歐美為首的西方」依然是主導者,那麼俄羅斯在哪?俄羅斯是個邊緣角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俄羅斯試圖加入西方,即便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也依舊是這樣,但是在西方的圍堵策略下,俄羅斯也慢慢看明白了。此時「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正凝聚着強大的吸引力,讓俄羅斯看到了從中獲益的機會。這全新的政經世界結構,是中俄能夠找到共同利益點的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回普京和習近平的個人關係,我們就可以反問,到底是因為兩人私人關係好,所以兩國關係得以加強,抑或是因為兩國關係有必要加強,所以兩人的私人關係才好?我覺得後者才是更貼切事實的。
兩國都需要從「防衛-進擊」和「縱向的歷史-橫向的時局」這維度思索中俄關係。普京與習近平對此明顯是知曉的,所以他們也有了合作的基礎,這也令兩人能有很好的私交。
放眼未來一二十年,我認為中俄賴以合作的基本盤都會依然存在。既然如此,又何不順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