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特朗普真的有本錢強硬到底?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繼特朗普上周五(10日)準時調高2,000億美元中國貨原有的10%額外關稅至25%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將在美國時間周一(13日)公布對其餘中國貨品開徵同等關稅的安排細節。雖然中國並未公布詳細的報復政策,《人民日報》周一就發表評論文章,聲言「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並指「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不想打,但也不怕打」。即使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周日(12日)表示,習近平與特朗普有「很大可能」會在6月底的京都G20峰會上碰頭,特朗普此番不斷再加關稅的勢頭,似乎預示着一場曠日持久、愈演愈烈的關稅戰,並非沒有可能發生。

問題是:特朗普真的有本錢打這一場關稅戰嗎?

對華關稅 是美國的全民減薪

雖然特朗普多次表示「關稅本身就已經對美國有利」,庫德洛周日(12日)就承認新增的關稅將由美國企業支付,指出「雙方都要付出」,又直言「雙方都會受損」。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周日就中美貿易問題放風,似乎已是他的例行公事。(路透社)

其實這一點,特朗普自己也心知肚明:他去年對華首兩次開徵、總共涉及5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25%額外關稅,就主力避開了消費品,而集中在企業用商品之上,以圖減少對大部份美國民眾的影響,避免喪失支持。

後來的10%額外關稅,也避開了大部份的衣物等消費品,不過卻無可避免地波及電子產品、電源設備、傢俱等,其牽涉中國進口貨品總值近1,000億美元。

另外,根據最近(2014年)的全球系統性研究,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品中有大約25%是「中間商品」,用作美國廠商的最後生產工序。此等關稅提升,將增加美國本土產品的成本,最後再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關稅效果逐漸浮現之下,美國的主要家用電器價格自2018年初以來,就上升了接近9%。

特朗普此刻上調原有關稅之外,更似要在短期內對所有中國貨開徵25%的額外關稅,在美國企業中短期內無法調整供應鏈的情況下,美國的消費者將要承受高昂物價,變相是美國人的「全民減薪」。

不少美國零售商都看中了中國產品價格低廉的優點,從而大量入口中國產品。不過受到中美貿易戰未解決的影響,加上總統特朗普要脅增加關稅,令美國進口商面對大幅加價的煩惱,當地消費者隨時首當其衝。(路透社)

對於以「減稅」為其最大實質政績的特朗普而言,如何減少關稅戰對美國消費品物價的影響,將是其一大挑戰。

強硬外交推高油價 難藏關稅戰影響

不過,特朗普政府的強硬外交政策,卻使他自己更難應付此一挑戰。

美國近期同時向伊朗、委內瑞拉兩個石油生產大國以制裁強力施壓,勢將對美國構成進一步的物價上漲壓力。

委內瑞拉的反對派「臨時總統」瓜伊多(Juan Guaido)現已宣布會與美國「直接溝通」,探討「軍事合作」的可能,使委內瑞拉形勢更為不穩。

在伊朗方面,局勢更是緊張。美國本月初正式撤銷對伊石油制裁的多國豁免,又派「林肯號」航空母艦駐守區內;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突訪與伊朗關係密切的伊拉克,似有密謀計劃。

而美國在當地的友好國家,也分別傳出對伊朗不利的消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周日指有4艘商船在伊朗曾威脅封鎖的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對開受到「惡意破壞」,似有暗指伊朗之意;以色列同日更表示伊朗有可能先下手為強,攻擊以色列;沙特周一也聲言有兩艘運油輪遭到破壞。

一架美國海軍直升機飛近霍爾木茲海峽,遠方可見一艘運油輪。(路透社)

伊朗革命衛隊則發放強硬措辭,指美國的航母不是威脅,而是攻擊目標。

除了伊朗本身的石油出口問題外,該區是國際海運石油要道,佔全球比例超過三成,如果形勢再趨緊張,油價料將急升。

此等國際形勢的發展,勢將推高幾乎「人皆一車」的美國物價水平,以及企業的成本,使特朗普更難隱藏中美關稅戰的經濟影響。

下一波聯邦財政危機 月內殺至

除了對美國普通選民的打擊之外,美國聯邦政府財政的下一場危機已經悄然而至。這就是在9月30日之前必須解決的下一輪聯邦預算爭議。

猶記得年初延續五周的聯邦政府局部停擺,使美國損失至少110億美元。新一輪預算爭議影響將更為嚴重。如果預算在限期前未獲國會通過,聯邦政府在10月將馬上強制性扣減1,000億美元開支,除了社會保障金及醫療開支以外的所有開支都會受到影響。

年初美國政府停擺期間,全球最繁忙的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部分旅客需要等待超過一小時方可完成安檢程序。(路透社)

更嚴重的是,美國聯邦政府高達22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早在3月時用盡,目前財政部只以限制政府對公營部門退休基金的開支等「非經常手段」去維持營運,然而在會計手法上節省回來的空檔將在9月底用盡,到時如果預算未獲通過,聯邦政府甚至有債務違約風險,引發經濟衰退及全球金融危機。

而且,國債上限到頂的影響已陸續浮現:本年第二季的短期國債發行已逐漸減少;財政部在本月初也宣布本年7月至12月,財政部或被迫停止發債。

特朗普目前就新一輪興建邊境圍牆經費、救災開支等不同問題,與民主黨處於膠着狀態。而且,雖然財政危機迫近,華盛頓政壇卻將所有精力集中在政治鬥爭之上——在特朗普以「行政特權」全面阻止任何人與國會合作的情況下,民主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Adam Schiff)便指責特朗普是在迫民主黨啟動未得民眾多數支持的彈劾案,以求取政治利益。

照此形勢看來,這一輪國會財政爭戰料將成為另一場硬仗。因此,特朗普除非放任經濟下行不顧,否則必定要在未來數月內緩解中美關稅戰,以應付國內政治的下一場戰役。

第九輪中美貿易談判4月4日在華盛頓結束之際,特朗普(右)會見劉鶴(左);當時中美貿易談判勢頭,與今日相比恍如隔世。(AFP)

中國之外的貿易衝突

除了美國經濟、外交、國內政治形勢等不利因素之外,特朗普在對外貿易爭端之上,更不只要對付中國一國。他去年底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達成的《美墨加協議》(USMCA)如今似乎已死在國會手中,另外歐盟與日本也不願在對美貿易談判上輕易讓步,而特朗普理論上更要在本月內決定是否要向歐日雙方開徵25%的汽車關稅。

美國因其市場之大,關稅威脅的確頗具威力。然而,要向全球開打貿易戰,卻是自取滅亡。歐洲央行上月底就曾發表報告,以經濟模型模擬美國向全球加徵10%關稅,而全球各國都採取對應報復關稅的情況:美國首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2.2%左右,反而中國將受益於各國對美關稅,而有0.6%的額外增長。

如果特朗普要繼續向中國以外的國家進行貿易施壓,以求取更佳的貿易條件,他似乎不得不先讓中美關稅戰先行獲得緩解。

特朗普1987年為自己打造「做Deal專家」形象而出版的《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Amazon.com)

「不發放些好處 人家最後總會搞明白」

翻開特朗普32年前「請槍」出版的「大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不少人認為特朗普目前對華加徵關稅的強硬做法,只是書中「最多化選項」(maximize the options)、「善用籌碼」(use your leverage)的談判技巧而已。

不過,特朗普國內、國外戰線太多太廣,時局的發展也許會迫他用上另一招:「發放好處」(deliver the goods)——早日結束中美貿易爭端,為美國經濟(特別是他農業州支持者的狀況)打下一支強心針。

特朗普自己就在其「大作」中寫道:「你可以搞很多宣傳、吸引媒體報道、嘩眾取寵,不過如果你不給人發放些好處,人家最後總會搞明白。」

在中國堅守其原則性立場的情況下,特朗普似乎也只能盡早結束中美關稅戰,為自己拿取「勝利」,向人民發放好處,以準備迎接國內外的種種挑戰——當然,還有2020年的總統連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