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成】日本新年號「去中國化」? 過度解讀可休矣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日本新年號「令和」來自和典《萬葉集》,成為日本首個引自日本經典,而非中國古籍的年號。消息公佈後,國內不少民族主義者隨即批評日本「去中國化」、「數典忘祖」,更有人將今次改元歸咎於安倍一直以來的民族主義立場。不過,這樣的解讀似乎有些過頭。
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漢字及漢文化本就同日本文化不可分離。由於古代中原屬東亞文化中心,無論是韓文、越南文,以及日文都借用了大量漢字;而四書五經等韓文典籍更成為周邊國家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現代民族國家觀念出現前,中日文化一直未有明顯界線,而漢文化更是現代中國及日本文化共同的起源。
而在日本高中教育中,現代日語、日本古典文學以及包括四書五經在內的「漢文」一同被歸入「國文科」中。教科書中更提及「提高漢文和古文的閱讀能力,守護我國的傳統與文化」,將古代中國典籍視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如此看來,過去年號出自漢典便同「中國化」無關,如今年號出自和典更談不上「去中國化」。
東亞文化圈如此,拉丁文化圈亦如是。美國國徽上,作為國家象徵的白頭鷹叼著寫有拉丁文「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字樣的綬帶;而在英國皇家徽章的捲軸上,也用法語寫上了「我權天授」(Dieu et mon droit)。但在今日,拉丁文已逐步從美國法律界外公共場合淡出,更少有英國政客使用法語,卻未見有人批評他們「去拉丁化」或「去法國化」。
二次世界大戰後,駐日美軍一度將漢字視為「軍國主義象徵」,認為繁複的漢字不利基層民眾學習文化知識,導致他們被法西斯主義洗腦。這樣文化傲慢的行為令當時仍處「被佔領」狀態的日本群情激憤,文化界為保留日本文化一部分的漢字積極走訪串聯。而在隨機抽取全國1萬7千人進行的「漢字檢定考試」中,98%的高合格率更令美國佔領當局分外尷尬。
固然,文化同政治間存有千絲萬縷聯繫;但對兩者過分解讀,便犯了同當年美國人一樣的大頭病。取自漢典,便批評日本剽竊中華文化;取自和典,便責罵日本數典忘祖;這樣不切實際的政治攻擊亦可休矣。而即使今次年號出自日本經典,也未阻斷未來年號出自四書五經的可能。
不可否認,安倍晉三作為民族主義者,上台後便著力推動以修憲為核心的「國家正常化進程」,但這並不代表他有意敵視中國。反倒是過去兩年,安倍政府積極調整同中國關係,先在去年年底訪華,同意在「一帶一路倡議」上合作;更在今年施政演說中承諾加強同中國關係。相比起不切實際的「去中國化」質疑,友好才是如今中日關係的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