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停擺因一「牆」字而起:白宮國會應見好就收
美國政府政記錄35日停擺,終於在上周五(25日)暫時終止:參眾兩院同日通過了三周臨時延續開支決議案(Continuing Resolution),其中不包括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經費。
特朗普將該決議案簽署落實,卻繼續警告,如果建牆未有着落,2月15日政府將會再進入停擺。
外界普遍認為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首仗大敗特朗普,連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也無心再為停擺硬撐特朗普。
一場停罷戰:特朗普輸到盡
根據親共和黨媒體霍士新聞台(Fox News)在停擺結束前的調查,在對特朗普及佩洛西「華盛頓政治手段」的評價之上,佩洛西以41% 對特朗普的36%勝出。這可算是對特朗普「談判專家」自我形象的極大打擊。
除此之外,政府停擺35日毫無成果,也惹來美國右翼對特朗普的連番批評:有人罵他是比老布殊總統更廢的「廢柴」,亦有人指他是個「已被催毀的男人」,而稱佩洛西為「大佬」。
雖然特朗普在結束停擺後繼續在社交媒體上高呼「建牆」,不過他的軟弱表現似乎沒有消減。
於周日(27日)的一場訪問中,在被問及「會否接受少於(他要求的)57億美元建牆經費」時,特朗普只說「我有懷疑」(I doubt it),而非停擺以來的「一口拒絕」;同時,在被問及「會否給予未成年非法進入美國者(普遍稱為「Dreamers」)公民資格」,他亦同樣以「我有懷疑」回應。
去年,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已經通過16億美元邊境安全預算(包括建欄,卻不包括建牆),目前,參眾兩院已組成跨黨派委員會商討調解方案,預計會以去年已獲批的預算為基礎,討論能否在2月15日之前,就經費金額及諸如《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ACA)的讓步,尋得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
民主黨與特朗普:實質爭議只屬皮毛
雖然民主黨開年首仗大敗特朗普,不過如果美國政府要順利運作,沒有一定的妥協,給予各方一個下台階,要避免再度停擺也甚為困難。
其實,經過特朗普多番讓步之後──混凝土「牆」變成鋼「欄」、不再要求圍牆橫跨整個美墨邊境、對其他邊境安全措施持開放態度等等──民主黨與特朗普之間的差距並不如想像般大。
民主黨上周早已準備好一套超過50億美元的邊境撥款方案,不過因為特朗普先舉白旗,所以未有公布;而且,在過去(例如2006年時)興建邊境「圍欄」並非政治討論核心之時,有不少民主黨員亦曾支持有關計劃。
一個「牆」字的爭鬥
停擺之所以延續了35日才以特朗普落敗結束,只因一個「牆」字。自特朗普參選炒作「建牆」議題以來,「建牆」就演變成美國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意識形態衝突。特朗普即使放棄興建混凝土牆後,至今依然繼續用一個「牆」字去描述實際上的「鋼欄」建設;而佩洛西亦曾直斥建「牆」是「不道德」的。
如果拋開這個「牆」字,雙方在邊境安全政策上,其實已無重大衝突;爭議點只在建牆經費的多少,以及美國整體的移民政策上。
可是,如果特朗普願意給予70萬DACA人士公民資格,或作同類讓步,民主黨亦能接受較高的邊境安全經費:早在去年初,共和、民主兩黨已就有關問題達成妥協,並給予特朗普高達250億美元的邊境安全經費,然而特朗普最後在其右翼選民基本盤反對之下,決定不接受有關妥協。
因此,如果雙方都能在「牆」這個字上作出讓步,要達成共識的確甚有可能。
成敗只繫於「牆」上的包裝
其中的唯一難處,就是雙方要如何向各自的支持者維持強硬且沒有妥協的形象。因此,這場因一個「牆」字而起的爭執,最終的解決還需要雙方進一步的宣傳語言包裝。
首先,民主黨要允許特朗普以「牆」去形容其鋼欄及邊境安全建設,否則特朗普在其選民基本盤反對之下,實在難以與民主黨妥協。
其次,特朗普亦應在DACA問題上再作讓步,以換取民主黨同意特朗普的「建牆」──例如承諾「除非國會投票否決或另達共識,否則暫時保留DACA安排」;如此作為一方面可滿足民主黨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其選民基本盤看來,也不會太難看。(此種作法其實不會改變DACA人士的現有待遇。)
如果佩洛西與特朗普兩人都不願在言語上讓對方一步,要死硬堅守在一個「牆」字上的爭執,美國只會再度陷入停擺之中。在民主黨或會以50億邊境安全經費釋出善意的公關做法下,特朗普再強硬下去,甚至會失去共和黨支持。
更最重要的,雖然開支法案即使獲得通過,到本年9月又會「到期」,到時或將再有停擺爭議出現,不過美國目前確實有極多內政問題要處理,包括基建撥款、醫療保險改革、藥物費用等難題。再為保守派、自由派的意識形態爭鬥下去,將會使美國政治全盤劇場化,對實際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
華盛頓的政客們,無論誰勝誰負,還是應該見好就收,暫時放下純粹的政治爭鬥,先處理一下實事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