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後首次監察政黨 「老大哥的時代」 來臨該如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1月15日,德國政府公開表示對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展開監察工作,引爆德國內外輿論。「監察」似乎是一個容易觸動人們神經的詞語。從1949年歐威爾小說中出現的「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到當今互聯網時代,監察正變得愈加常態化。

《衛報》周二(1月15日)報道,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開啟對「另類選擇黨」(AfD)的監察工作。該監視活動包括對AfD成員信息的進一步調查、從機構和政府當局獲得AfD的相關資料,而手機監聽和互聯網監控行動則未被許可。

二戰後首次監察政黨

AfD是德國的極右黨派,該黨派主張反移民、反伊斯蘭,反歐洲整合等,具有強烈的右派民粹主義思想。該黨派於2017年成為德國國會第三大黨,而關於BfV的這一次行動,也是德國戰後第一次有國會政黨被實行監察。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開啟對「另類選擇黨」(AfD)的監察工作。(視覺中國)

實際上,AfD圖林根邦(Thüringen)黨主席霍岳克(Björn Höcke)此前已受到BfV的監察。霍岳克於2017年提出「為納粹翻案」,並提議設立柏林大屠殺紀念館,引起德國國內一片嘩然。

除了偏激的「納粹論」,霍岳克於「認同運動」(Identitarian Movement)中提出「激進白人民族主義論」和「反伊斯蘭」等觀點,被德國一眾政客認為是蠱惑人心的言論。

「監察」: 不是秘密的秘密

可以說,政府進行監察活動,並不是鮮有耳聞的事情。早於2013年,前美國國家安全局(CIA)職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曝光美國政府的「稜鏡計畫」(PRISM),將美國自2007年以來實施的網絡監控公諸於世;2016年,英國國會通過「窺探者憲章」(Snoopers’ Charter),代表政府有權查看公民使用網絡的信息。

BfV作為負責德國國家安全的情報機構,監察工作本就是其主要職責之一。此次公開監察活動,必然知道會引起很大的輿論熱議,因此該行為欲傳遞的政治意義,遠大於「監察」這一行動本身。

2013年,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美國政府內部的機密文件後,遭受美國政府追緝,他一度逃至香港。(美聯社)

《衛報》即於報道中表示,這一公告的目的,在於讓參加AfD黨派活動的人重新審視AfD,以防涉及違法行為。不過這麼做也可能產生反面效果,也即引起一些人的質疑,擔心監視活動會使德國政壇愈加偏向「政治正確」。

不過,不管公開與否,各國政府都會進行監察活動。監察的存在,與「政治正確」的問題並無關聯,而是出於保障國家安全而存在。對於政府來說,監控是防範外來威脅和內在隱患的必要手段。尤其當人們踏進互聯網時代,監察比以往的任一時代都更為容易,也更為必要,成為不可被忽視的一部分。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透明人」

可以說,在互聯網裏,每一個人都是「透明人」。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活動已離不開互聯網,而在我們上網過程中,一切舉動都會留下記錄,而這些成千上萬的記錄所匯成的數據,往往比我們自己還更能清楚地了解我們的生活。而這樣一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監察更加常態化亦變得愈發必要。

在互聯網裏,每一個人都是「透明人」,亦使監察活動比以往更為容易。(視覺中國)

早於1949年,英國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於《1984》裏寫出了傳世金句「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當人們以信件或電話為交流工具時,政府即使進行監察活動,時效和媒介都會有所限制,而如今網絡技術的進步則更方便政府的監察活動,使監察能夠無時無刻地進行。

另一方面,網絡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亦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所利用。愈來愈多的不法行為,小至網絡詐騙、大至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近年來更多的是通過網絡和電子訊息傳遞,政府的監察,可以將這些犯罪分子繩之以法,降低社會受到危害的風險。

因此,如若單純地從道德或政治正確性去討論政府的監察行為,本身其實毫無意義,亦無法阻擋監察常態化這一潮流。對於一些政客來說,在「監察」上大作文章,實則是達到政治「作秀」的目的。而對於個體而言,認識到監察的常態化以及其必要性,才能更好地適應這一趨勢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政府的監察與個人隱私的保護並不相左。政府在進行監察活動的同時,亦需要加強保護公民私人信息隱私的工作,防止信息的外洩對公民的生活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