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整體局勢審慎樂觀:未來兩月的兩大節點
1月8日,由美國中層貿易官員組成,美國副貿易代表杰弗里·格里什(Jeffrey Gerrish)和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等人率領的代表團,在北京與中方進行第二天的貿易談判。
中美貿易戰持續數月之久,其規模之大、影響之廣,令世界為之憂慮,此次兩國在12月初的首腦峰會後恢復談判,自然也引發各方預測談判結果。
美國《彭博社》即於1月6日發表「決定美中貿易談判結果的七大因素」一文表示,此次談判未必能達成重要突破,但兩國若無法在3月前達成共識,則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美國《華盛頓郵報》也於1月8日撰文「中美在經濟增速放緩時開啟談判」,表示外界對中美談判達成共識的期待愈發樂觀:雖然兩國依舊互不讓步,但放緩的經濟增速加大了兩國達成共識的壓力;
中國《環球時報》亦於1月6日刊發社評「貿易戰9個月,離達成協議似乎近了些」,表示中美雙方更加相互了解,也都吃了些虧,整個形勢離達成協議看來更近了,兩國工作團體需落實中美元首的共識。
兩國代表具體能達成怎樣的成果尚待官方發布消息,不過中美官方透露出的種種表態,已經令輿論界萌生了更多樂觀情緒,相信兩國能達成共識。
應該說,除了經濟增速放緩和兩國官方所透露出的利好信號以外,考慮到未來兩個月內的兩大事件節點,這種「審慎樂觀」的態度是頗為中肯的。
一方面,加拿大政府受美國請求羈留華為副總裁孟晚舟一案,目前正處於保釋階段,而美方最晚提出引渡的時間點,將是2月初。倘若美方確實如特朗普所表示那般,「將孟晚舟一案作為貿易戰談判籌碼」,所剩的時間也已不到30天。縱然美方有將此事進一步挑大的可能,尤其是在無法與中方就貿易談判達成協議的情況下,不過相信美方則更希望在引渡期限之前與中方達成貿易協議,屆時孟晚舟一案也可就坡下驢、不了了之。
另一個值得各方期待兩國能在近期達成共識的因素,則在於習近平與特朗普二人12月初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所達成的「90天談判期限」即將屆滿。考慮到兩國元首在會上達成的「重要共識」,兩國官員皆需要在3月初「90天」屆滿之前,「就雙方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辦法」,方能向其元首交待。
因此我們可以「審慎樂觀」地講,中美此輪談判應該能達成一定共識,兩國關係在短期內也趨勢向好。
倘若事態如此,那麼接下來美方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等中美高級官員,則將於近期再於美國華府舉行下一輪對談,屆時特朗普也大有出席的可能。
至於此次談判本身究竟會產出怎樣的「共識與協議」,外界不乏輿論認為中國將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讓步什麼?讓步與否?這是過去數月以來屢屢出現在輿論的問題,各方都已做了各自的見解。不過與其舊調重提,不如看回美國與其他談判對手達成的結果:
無論是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北美自貿協議》(NAFTA)的基礎上重新簽訂的《美墨加協議》,還是美國與韓國重新修訂的美韓自貿協議,都可謂「換湯不換藥」——修改部分細節,更名後隆重端出,而特朗普也可向國內觀眾將之宣傳為「他為美國重新修訂的偉大協議」。
縱然中美兩國根本性的競爭關係、猜忌和矛盾會長期存在,也不排除貿易戰問題解決後再爆發其他衝突,但至少對短期而言,所謂「審慎樂觀」應該是頗為中肯的評估。
與中國的情況會否也是如此?在官方公布確切消息前,沒人可以做任何論斷。不過念及中美走弱的經濟情況、盤算商貿關稅為兩國帶來的實際影響、遍覽兩國官方近期的表態、考慮到即將屆滿的兩個時間點、乃至回望美國過去數月來與各國重新簽訂的貿易協議,人們都可以得出頗為一致的結論:縱然中美兩國根本性的競爭關係、猜忌和矛盾會長期存在,也不排除貿易戰問題解決後再爆發其他衝突,但至少對短期而言,所謂「審慎樂觀」應該是頗為中肯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