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對美汽車進口零關稅? 中國不妨一試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周六(12月1日)舉行的「習特晚宴」引發全球廣泛關注。雙方對此次會晤的官方說明都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內容對外宣布。近日,隨著特朗普的推特所引發的反響,此前沒有出現在兩國官方聲明之中的汽車關稅成為了關注對象。

周一(12月3日),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電話採訪時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習近平,不同於其他國家領袖,他對各種細節了然於心,可以說他在晚宴像一個談判者。」

結合納瓦羅的這番言辭,我們由此可以想象「習特晚宴」上兩國元首的對談畫面:或許,習近平曾直問特朗普,「美國的需求具體是什麼」。特朗普對此可能回答,「若你們為我們的汽車減免關稅,我們會很開心」。對此,習近平大可能籠統地回答「此事可談」,為後來的談判亮綠燈。

倘若當時飯桌上的情景與此相去不遠,那麼也就解釋了白宮方面在「習特晚宴」結束之後,對汽車進口關稅各自表態的情況。

G20習特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六(12月1日)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共晉晚餐,會議長達兩個半小時。(路透社)

白宮官員各說各話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習特晚宴」結束的兩天後(3日),發Twitter稱,中國已同意降低和撤銷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目前稅率為40%。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同日表示,美國進口中國的汽車關稅將會降低,雖然雙方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定的協定,但是我們期待這個關稅可以降到0。

也是同一天,納瓦羅在接受NPR電話採訪時則表示,中美雙方正在就汽車關稅進行討論,當前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徵收40%,而美國的進口汽車關稅是2.5%,這只是美國眾多關稅問題中需要解決的一個。

同時,納瓦羅提到:「我們對華談判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有史以最強硬的談判官,他會致力於降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

立場鷹派的萊特希澤取代姆努欽,領導美國對華談判工作。(視覺中國)

目前,中國外交部沒有回應中方是否同意減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但強調雙方將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加緊磋商,努力推動雙方的經貿關係,盡快回到正常軌道,實現合作共贏。

雖然特朗普在Twitter上聲稱中國已經同意降低和撤銷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但是白宮各官員口徑不一,再加上中國官方並沒有證實減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的消息,由此看來,中美雙方對該議題仍在商討之中。不過,從特朗普以及白宮各官員的說法來看,美國方面表現出了對於汽車零關稅的期待。

美國進口汽車零關稅,可能嗎?

中國在7月1日將進口汽車關稅由25%下調至15%。由於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7月6日起,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再加徵25%關稅,合計稅率達到40%。

如果美國沒有挑起中美貿易戰,當前美國汽車進口中國的關稅應該是15%。因此,中國外交部呼籲「對話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問題」。此次中美雙方90天的「停戰期」中,如果雙方能夠在實現合作共贏上達成共識,中國降低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甚至以分階段的形式,逐步實現零關稅亦是可能的情況。

7月6日起,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再加徵25%關稅,合計稅率達到40%,作為反擊美國貿易戰的手段之一。(視覺中國)

面臨當下的處境,中國可採取的方式,是立即降低對美關稅至15%,並且承諾於一定時間內進一步分階段降低汽車關稅。與此同時,如果中國在15%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美國進口汽車降低關稅,那麼相信中方也會與歐洲和日本展開談判,非針對性地一併調低汽車進口關稅。

對國產汽車業起「刮骨療毒」之效

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2017年中國汽車累計進口121.6萬輛,同比增長16.8%,其中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達28.02萬輛,占進口汽車總量的10%。而進口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寶馬、奔馳、雷克薩斯、豐田和保時捷。

此前,中國已經實現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的政策。中國作出該政策調整,一方面是出於進一步向國際開放中國市場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推進汽車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的需要。如今倘若中國進一步考慮分階段將汽車進口關稅降低至0%,將不僅是在面對美國政府時的「順水推舟」,也可以彰顯自己篤定要力促國內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決心。

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對於國產汽車來說,行業的競爭毫無疑問會變得更加激烈。隨著進口汽車價格的降低,再加上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國產汽車的國內市場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因此,對於國產汽車行業來說,如何面對進口汽車帶來的種種壓力,尋求「出頭路」是關乎生存的重要問題。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不符合市場發展要求的汽車企業將面臨淘汰。(視覺中國)

一方面,產業升級轉型是國產汽車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當進口汽車在國內市場變得越發物美價廉,國產汽車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首先實現在技術上和功能上的提升是尤為重要的議題。譬如數年前就已經收購沃爾沃(Volvo)的吉利,能否有效吸收並善用前者的核心技術,讓吉利更上一層台階?如今都已經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刻。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起草方案,禁止核准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同時對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條件進行規範。這意味著,生產傳統燃油汽車的企業面臨更加強烈的危機感,而以披著「新能源」的外衣,賺取國家補貼,實際上仍然以傳統生產方式運作的企業,將無法繼續「鑚漏洞」。

另一方面,國產汽車企業亦要考慮如何「走出去」,開辟國外市場,比如探索在印度、非洲等國家的市場。同時,面對歐洲以及日本等汽車企業在國內市場形成競爭優勢的局面,如若同等的,當國產汽車走向歐洲與日本,又如何在這些市場分上一杯羹,形成自己的優勢?

如果汽車進口關稅再次調低,甚至近乎零關稅,對於國產汽車企業來說,雖然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但無疑可以使國內汽車行業「痛定思痛」,淘汰不符合市場需要的企業,鞭策國產汽車企業不斷創新、提升自身核心技術,從而形成國產汽車的技術優勢,才能不斷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