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走近疏遠再走近 安倍上任至今 中日關係十年變化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5日訪華,被視為是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事實這是安倍兩度擔任首相以來,再一次的踏足中國的土地,回顧近十年兩國關係,可見中日如何從攜手到跌落底谷,至今天再次穩步發展,恢復過來。

2006年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出訪的首個目的地就是中國,打破了日本外訪會先訪美的習慣。(路透社)

安倍晉三在2006年9月就任首相,1個月後旋風式訪華。他打破了過去外訪慣例,把中國作為第一個出訪的國家。他在當時表示希望能借訪華開啟改善中日關係的「希望之窗」,以改善一度在前任小泉純一朗令兩國陷入關係冰冷的時期。

中日逐步走近的五年

安倍因病卸任後,後任的首相亦保持着對華良好的關係。福田康夫繼任首相後,實現了兩國領導人互訪,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2008年訪日,被稱為是「暖春之旅」。當年中日正受「毒餃子事件」困擾,一度令中日關係再陷僵持,胡錦濤訪日一定程度地舒緩了局面。

福田康夫下台後麻生太郎短暫執政。他2009年訪問北京,展開經濟、環保和氣候變化的合作和交流。日本傳媒把麻生訪華形容為「合作之旅」、「互惠之旅」,這除了是因2008年雷曼迷債事件引發的金融危機、日本急需尋找出路外,亦是日本未來經濟發展進一步向中國靠攏的開端。

2010年時任國家總理温家寶訪日,日本在前民主黨大部分時期均與中國友好。(路透社)
釣魚島爭議令中日關係跌至低谷,亦是這次中日關係需要再次修補的主因。(視覺中國)

民主黨最後釣魚島「國有化」的衝擊

2009年自民黨敗選,民主黨執政,鳩山由紀夫開始了「親華遠美」的外交。2010年時任國家總理温家寶訪日,被形容是一次「融冰化春水」之旅,雙方亦就東海問題重開談判。中日雙方專屬經濟區在東海重疊,並在交疊的區域中發現油田。2008年胡錦濤訪日時與福田康夫達成共識,擱置爭議共同開採。而當時領海主權爭議的一部分,正好包含着緊接而來的釣魚島。

然而在鳩山由紀夫及被稱為「中國通」的菅直人下台,換由野田佳彥在2011年上任後,發生了「釣魚島國有化事件」。2012年9月日本不顧台海兩岸政府,完成「購島」把釣魚島「國有化」,導致釣魚島爭議急劇升級。中國發生大規模反日示威,中國海軍亦加派大量海巡艦在釣魚島執勤,一度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生衝突。中日關係亦瞬間跌至底谷,過去已簽署的部分合作協議無法續期取消、官方取消互訪、民間交流取消。

2014年安倍與習近平見面時握手的最經典一幕,兩人的表情十分僵硬。(Getty Images)
2016年安倍與習近平見面合照,兩人相互微笑的握手和2014年中日關係低谷時的成強烈對比。(Getty Images)

安倍再度上任後積極修補關係

同年自民黨取得大選勝利,安倍晉三再次執政。2013年習近平上任國家主席後,安倍就修復雙方關係變得積極起來。特別在日本有意借發展旅遊業振興經濟,中國旅客成為了日本旅遊業最主要收入來源,經由民間交流的網絡再度展開。安倍和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會面,雖然兩人只作短暫交談,但亦被視為嘗試破冰的開始。而在2015年兩人再度碰面,此時雙方已較前一次從容得多,會談內容亦就東海和平,再度合作等達成共識,兩國關係終於破冰。

兩國關係便自2015年逐步回穩,在2017年安倍趁中日建交45周年積極推動兩國深化交流合作,並提議兩國領導人互訪。終於在201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實現了安倍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