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發展藍圖中沒有羅興亞人 國際社會縱容昂山素姬
聯合國周一(27日)就羅興亞問題發表調查報告,指責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有「種族屠殺的意圖」,批評昂山素姬政府無力介入阻止。緬甸國務資政的昂山素姬一度被視為緬甸的民主曙光,但要實現緬甸的改變就要犧性羅興亞人嗎?
羅興亞事件發生至今超過一年,60多萬名難民逃亡至鄰國孟加拉,被安置在南部庫圖巴朗(Kutupalong)的難民營。難民營生活環境惡劣,他們目前的最大希望,是能取得緬甸公民身分,平安回家。
緬甸和孟加拉在去年12月達成共識,同意在兩年內讓羅興亞人能順利回國。但有批評指這實際不過是緬甸為面對國外指責擺出的姿態,因羅興亞人聚居在若開邦的市鎮早已被緬甸軍方焚燒殆盡。即使羅興亞人能回國,他們能居住的不過就是臨時搭起的帳篷,居住環境和難民營生活無分別。
國際社會不敢直接攻擊她
昂山素姬在上周第七度被褫奪人權殊榮,她的「民主女神」光環早已急速褪色。雖然未有證據顯示她參與軍方的屠殺行動,但她顯然未有「阻止」軍方的行為。國際對昂山素姬以致緬甸政府的僅止於抨擊,未有採取實質有效的懲罰。
自2016年美國正式解除對緬甸的制裁後,國際社會期待在昂山素姬領導下的政府能讓緬甸得以發展。在羅興亞事件發生後,至2018年8月終再次對緬甸實施制裁。但制裁名單僅包括軍隊及個別軍方將令人員,被點名有「種族屠殺的意圖」的軍方總司令敏昂萊不在此列,而昂山素姬當然不在名單之上。
有批評指國際社會實際是為避免「破壞」由昂山素姬帶來的改變,害怕令緬甸民主倒退,而犧牲羅興亞人。
她從未為羅興亞人服務
誠然,羅興亞問題是英殖時期遺留的歷史問題。緬甸人視英殖時期前來的是羅興亞人是土地的搶奪者,穆斯林與佛教徒的衝突自上世紀起從未停止。現時緬甸針對羅興亞的行為,實際是為報復當年羅興亞人迫害緬甸人的行為。這亦解釋了為何今天的緬甸人,幾乎一面倒地支持軍方趕走羅興亞人。
昂山素姬是被稱為國父的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姬面對羅興亞人的不作為,其實都有跡可尋。她在2013年獲釋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就多次迴避與羅興亞人相關的問題。她稱國內羅興亞人一直受迫害,「但佛教徒一樣被羅興亞人迫離了家園」;羅興亞人和佛教徒的衝突,是因為「世界對穆斯林心存恐懼」。
緬甸依然由軍方實質掌控,昂山素姬自願走進建制中,嘗試改變國家,令其走向民主。她的目的是善意的,但這善意僅限信奉佛教的緬甸人,她的善意從來不為信奉伊斯蘭的羅興亞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