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交流討論」無果 關稅互博將成常態化
中美財金官員周四(8月23日)結束一連兩日貿易談判,並未取得突破。而在同日,雙方向對方價值16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徵25%關稅,標誌著這場牽涉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貿易戰正式進入另一階段。
展望不遠的將來,在談判暫難取得突破的情況下,中美「關稅互搏」或會常態化,而這也符合中美雙方的預期。
中國商務部周五(24日)在官方網站發出簡短聲明,表示應美方邀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率領中方代表團,於8月22日至23日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雙方關注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建設性、坦誠的交流。雙方將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觸。
同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沃爾特斯(Lindsay Walters)則在一份簡短電郵聲明中說,美方與中國官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就如何在經濟關係中實現公平、平衡和互惠交換了看法。她還表示,談判內容包括解決中國的結構性問題,涉及該國的知識產權權和技術轉讓政策。
不是「談判」 只是「交流、討論」
若從出席對話的官員級別、雙方從見面前到見面後都保持低調、兩國按此前計劃在談判當日分別向對方開徵160億關稅,以及沒有宣布達成任何協議這些事實來看,雙方從剛一開始就皆未抱太高期待,是次談判或許根本不是「談判」,甚至稱不上是「磋商」,極其量只是一輪「交流」(中方說法)或「討論」(美方說法)。兩國的目的,可能只是在貿易戰持續的情況下,試試水溫,了解對方在現階段的想法,看看是否已到了可以談判的時間點。
事實上,從種種跡象來看,中美顯然已進入常態化、泥漿摔角式的「關稅互博」階段。這些跡象包括,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周四(23日)受訪時表明,美國比中國擁有更多「子彈」,而這點中方也很清楚;特朗普較早前亦揚言:「與中國人一樣,我有一個長期戰略。」這反映華府打算維持對北京的強硬態度。
短期內不會有談判
至於中國,其立場向來是不想打貿易戰,但不怕貿易戰,而在美國步步進逼的情況下,輕易讓步恐怕難以向國民交待。彭博社引述消息指,中國官員表明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前,兩國未必會舉行進一步談判。
無論報道是否屬實,可以預期的是,雙方將在未來數月繼續保持這種相互摩擦的趨勢,特朗普所言的「2000億關稅」雖然在周一(20日)的聽證會上遭到美國企業一致反對,甚至有企業在被問到「若進一步向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是否可從其他市場尋找替代進口途徑」時,乾脆了當地答覆「No!」即便如此,「2000億」也應該會按步驟推進。
對於這樣的情況,美國大企業近來已經出現哄搶中國貨品,「預備過冬」的情況。
與此同時,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談判亦不算暢順: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首輪談判本周未達成協議,談判將延續到周末;對歐盟開徵進口汽車關稅方面,商務部長羅斯在被曝出因NAFTA談判進展緩慢,從而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在8月底公布對歐關稅草案後,特朗普立刻於周二晚(21日)揚言:「我們會對所有歐盟汽車加徵25%關稅!」
就目前的情況看,就著貿易糾紛,特朗普政府應會優先處理NAFTA和歐盟,隨後再向北京施壓,而「2000億」也將於屆時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