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捨本逐末 法媒:特朗普邏輯錯誤
「我們正與其他國家進行強有力的談判,我們將成贏家!」對於美中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滿懷自信。
他的自信有道理嗎?大西洋彼岸的一些法國專家卻有相反看法,認為特朗普的行動是基於政治邏輯,而非經濟邏輯,直指對方捨本逐末。
法國《十字架報》8月22日稱,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7月25日訪問華盛頓時,雙方簽署「休戰協議」,令美歐貿易戰暫時得到紓緩;但對同樣受到貿易戰影響的中國來說,中美貿易戰卻沒有任何喘息機會。
7月初,特朗普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8月23日,華府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稅,主要集中在「中國製造2025」工業計劃推動的高科技領域。
態度強硬 「我有一個長期戰略」
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不止於此。雖然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8月22日至23日身處華府,並與美方官員重啟貿易談判,但特朗普早已明言,對談判取得進展不抱期待。他在8月20日甚至聲稱:「與中國人一樣,我有一個長期戰略。」這反映他打算維持對北京的強硬態度。
特朗普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地執行他的計劃,使用了包括非常規貿易政策在內的各種武器。與特朗普「惺惺相惜」、被視為「鷹派」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早前甚至警告,如果中國不放棄報復措施,堅持「不公平做法」,美方將在9月份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事實上,特朗普以保護主義綱領當選後,毫不猶豫地擺脫了二戰以來,為了規範經濟競爭而建立的多邊體系。歷史學家賽林(Corentin Sellin)分析,在特朗普的重商主義邏輯中,如果美國貿易狀況處於虧損狀態,那是因為交易是在不公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對特朗普來說,貿易是一種戰爭形式。」
這場戰爭能贏嗎?賽林認為,貿易戰目前確實產生了一定效果:美國經濟增長率為4%,存在充份就業的可能,這足以讓特朗普在11月中期選舉中處於有利位置。
錯誤的「戰爭」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全球首席市場研究員古萊格雷(Herve Goulletquer)則指出,特朗普採取行動的背景是,美國霸權正被打破,尤其是被中國打破,而這是不可接受的,「基本上,華府已就恢復美國領導達成了廣泛共識。」古萊格雷批評,特朗普的分析完全脫離經濟現實──美國錄得貿易逆差,主因是美國人消費太多而且投資不夠,特朗普實際上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經濟學教授梅瑟林(Patrick Messerlin)則認為,共和黨人一直都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雖然國際貿易一直具有戰略層面上的價值,但迄今為止它都被用作實現經濟目的,而這亦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因素。對特朗普來說,國際貿易卻提供了政治對抗的機會,成為他迫使貿易夥伴屈服的武器。
梅瑟利形容,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國供應鏈完全交織在一起,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其實這麼基本的道理,特朗普和其幕僚不會不明白。那麼為何他還會執意如此?或許對他而言,打贏貿易戰並不重要、美中貿易逆差也不重要,乃至「令美國再次偉大」都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向選民展示,自己很努力地「令美國再次偉大」。為此,他兌現承諾的決心和專一程度,皆遠超前幾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