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調查白熱化 特朗普不避諱公然叫下屬close file
對於通俄調查,香港讀者甚至美國民眾都可能不甚關注,但事件主角總統特朗普卻非常在意。在星期三(8月1日),特朗普更在社交平台公開叫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結束調查,引來妨礙司法公正之嫌。
總統特朗普周二(31日)才臉不紅耳不熱地表示,串通俄羅斯不是問題。「串通不是罪,但這也不重要,因為根本沒有串通。」既然通俄不是問題,為甚麼特朗普卻對通俄調查非常介懷,翌日在社交平台叫司法部部長塞申斯結束通俄調查?
「情況可怕,在事情令我們國家進一步蒙污之前,司法部部長塞申斯應即時叫停獵巫劣行。米勒完全有衝突,他的17名民主黨人員在做下流工作,令美國蒙羞。」特朗普續說:「俄羅斯串通特朗普競選團隊——歷史上數一數二成功的競選團隊——完全是鬧劇。」
前競選主任受審 特朗普連珠發炮
首先,特朗普說得沒錯,美國法例沒有一條罪名叫「串通」。何謂串通?與俄羅斯人有聯絡,甚至與俄羅斯官員有聯繫,其實都不構成犯罪。所以,即使找到證據證明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經與俄羅斯官員溝通也好,這都不會令特朗普捱告。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何孜孜不倦要叫停調查?
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今次的通俄調查範圍甚廣,即使不直接與通俄有關的也能起訴。時間上,特朗普最近兩天的舉動,正值他的前競選主任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案開審。案情指出,馬納福特收授烏克蘭及外國政客的款項,並在海外開設多個銀行帳戶隱藏真相。這種行為,美國本有《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規管,但向來有如同虛設之嫌,50年內司法部只曾起訴7宗。今次米勒嚴謹執法,馬納福特等特朗普前助手很可能陸續罪成。
這些給米勒起訴的前助手會否披露及指證對特朗普的證供,對特朗普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前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和競選副主任歷克蓋茨(Rick Gates)已經配合米勒調查,隨時成為污點證人,正被調查的特朗普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亦可能會倒戈。米勒徹查這些人的種種罪名下去,最終會否間接地殃及特朗普?
Twitter發言會否妨礙司法公正?
如果特朗普的前助手、前幕僚等捲入詐騙、洗黑錢等罪行,那麼特朗普最可能給針對的會是甚麼罪名?答案是妨礙司法公正。
正如前述,私通俄羅斯不是罪,但妨礙司法公正卻是法律所禁止的。而特朗普的嫌疑相當之大,例如FBI前局長科米(James Comey)聲稱特朗普曾要求他放過弗林。今次特朗普公然在社交平台對司法部部長下令,中止一場牽涉他本人在內的通俄調查,不但有利益衝突之嫌,亦很可能妨礙司法公正。例如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等都有文章指出,特朗普此舉可能干預調查。
但這個說法有幾點值得留意。第一,不知無心或刻意,特朗普放話的對象是部長塞申斯,而他早已經以避嫌為由避席通俄調查,換言之他根本沒有權力下令「close file」,真正有權力的是副部長羅森斯坦(Rod Rosenstein)。由這角度看,外人可以為他辯護說,他並沒有干預調查。
第二,在社交平台留言到底算不算真正下令?日前才有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米勒調查範圍包括特朗普的社交媒體言論。但特朗普代表律師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和白宮發言人周三急忙澄清,說總統特朗普向來愛在社交平台暢談自己的意見,但表達意見並非正式以總統身份下指令。朱利亞尼辯稱,特朗普這回只是在指斥通俄調查不必要云云,並非真的下令司法部部長結束調查。
第三,即使特朗普下令結束調查,又是否不可行呢?在小布殊時代任職司法部、向來支持總統權力「大晒」的法律學者柳約翰(John Yoo)在霍士新聞發表文章指出,總統擁有一切行政權力,即司法部以至其豁下的調查都在他權力範圍之內,他當然可以下令結束他認為不必要或不合適的調查。
不過以上種種都非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是,司法部門能否起訴總統?雖然最高法院未曾裁決,但自1970年代水門事件以來的共識都是總統不可以給起訴。所以真正能夠動搖特朗普之位的,其實未必是通俄調查或檢察官米勒,而是國會議員。不論是尼克遜要引咎辭職,或克林頓給展開彈劾程序,真正的力量均來自國會。
目前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佔過半議席,特朗普固然可以安心繼續做總統,玩Twitter和打貿易戰。但一旦11月國會選舉後形勢大逆轉,民主黨人在兩院都佔上風的話,那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通俄調查將會成為把柄及理據,讓民主黨國會議員發起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