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動機?關於中美貿易戰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一又在Twitter上抱怨中國了,按他的話說,中國向美國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而美國只向中國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因此這既不自由,也不平等,而是愚蠢至極的貿易。在這場持續數月的中美貿易衝突中,「中美貿易對美國不公平」的說法一直是特朗普的口頭禪,在他的論述中,現行中美貿易是「不正義」的,而這也是美國需要做出改變的主要動機。就在特朗普表態當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雖然外界事先便皆知道習近平會主講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計劃,但考慮到近來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各方對習近平是否會釋放針對當下中美貿易之間的態度,也高度關注。然而除了泛泛地批評保護主義、零和遊戲以外,習近平並未直指美國。這一方面是因為中美貿易本就不是該論壇的主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本身就沒什麼可說的--在中方看來,特朗普論述中的三個要點,本就不成立。
一:何謂公平?
首先,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論述中「unfair」的說法本就是不成立的。兩國貿易本就是兩國的個人和企業進行自由買賣,沒有人強迫雙方必須進行交易。當特朗普說中美貿易「不公平」之時,實無異於表示:美國公民和企業從他國自由購買商品及服務,自由付出相應價格,是不公平的;為此,特朗普政府要向他國商品額外征稅,強迫自己的國民和企業更多地購買本國商品。
特朗普及以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為代表的政客,還試圖傳達一種觀點,也即只要向中國商品征收更高的關稅,美國就可以更加富有。這就更荒謬至極。關稅自然會讓部分買家轉向美國商品,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美國買家付出的成本。最終造成的會是美國和國際經濟災難。
回想1930年美國胡佛(Herbert Hoover)政府通過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將兩千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到從1828年至今近200年來的最高水平,以「公平」為藉口,最終結果卻是許多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令美國進口及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也令美國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加速惡化,並擴散到全球。
二:何謂正義?
特朗普一直表示美國被他國佔便宜,表示美國一直堅守自由貿易準則。可是事實上也並非如此。
雖然美國平均進口關稅一直保持在3%一下的低水平,但是美國對很多特殊的商品都採取了高關稅,這些商品背後往往都有很強大的政治遊說組織。譬如花生131.8%、各類乳製品20%、輕型卡車25%、金槍魚35%等等,尤以農業方面為甚。
與此同時,美國還保留了大量配合限制,針對諸如糖、奶酪、金槍魚罐頭、棉花、嬰兒奶粉等。儘管特朗普常說世貿組織(WTO)的規則讓美國吃虧,常擺出一副美國是先是正義的姿態。但美國與20多個國家簽署多項自貿協定,且是WTO長期成員,卻依然有諸多違背貿易自由化承諾的「政治敏感」商品。
與此同時,即便是美國關稅於過去多年來一直在下降,但在出口補貼、歧視性規定、「目的地原則」、「公平貿易」的附屬義務等非關稅壁壘之措施,卻呈現出爆炸性增長。據Global Trade Alert組織的長期觀測,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共採取了217項各類鞏固貿易自由的措施,中國則採取了181項;而在同時間內,美國也採取了1313項阻礙貿易自由的措施,中國同期則為277項。
加權平均關稅並不代表一國的真實貿易開放水平,各國對於自己的特殊行業都有保護措施,各國皆需要逐步放開,無論是中國、美國、歐盟、還是其他國家。然而倘若以此為藉口,挑起貿易衝突,就著實虛偽。
三:何為動機?
對於這些最根本的道理,美國政府並非不知道。歸根到底,特朗普之所以挑起這番貿易爭端,本來也就不是出於所謂「為美國貿易尋公道」的考量,其動機是根植於美國國內選舉政治的。
對特朗普而言,他需要做的只是讓自己的選民看到自己「正很努力地為美國謀公義」,這也就夠了。美國官員也一直謹慎地把握著所謂「貿易戰」的尺度,畢竟他們也知道,若真打起來,必然是兩敗皆傷的結果。也恰因如此,這回所謂的貿易戰,也會在持續幾個高調的回合之後,再回歸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