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美國性侵醜聞連環爆出 沒完沒了 拜登袖手旁觀也是幫兇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當金牌製作人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醜聞爆出,美國人仍可相信這只是個別事件;但隨後金像影帝、美劇《紙牌屋》男星奇雲史柏西(Kevin Spacey)、著名記者羅斯(Charlie Rose)、阿拉巴馬州參議院補選候選人穆爾(Roy Moore)......愈來愈多人捲入性侵案,顯示性侵問題在美國不是個別事件,或者個別行業潛規則,而現在公開的只是冰山一角。
最新與性侵案拉上關係的,是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形象正氣的拜登雖非「涉案元兇」,但他在案件中的角色,揭示美國性侵問題的根源。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在1991年處理法學系教授希爾投訴指遭到大法官性騷擾一事上被批評手法不當。(路透社)

1991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殊提名托馬斯(Clarence Thomas)出任聯邦法院大法官,當時一名法學教授希爾(Anita Hill)投訴托馬斯。希爾指托馬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出任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主席期間,她曾為助手,她就在當時遭托馬斯性騷擾。希爾提出指控後,出席托馬斯的提任聽證會,並向國會作證。

當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就是拜登,不過當時聽證會的過程多年來都被批評不公平,包括聽證的全是白人男性,又例如拜登曾告訴希爾會先由她作證,結果卻是由托馬斯先作證,甚至要求希爾在作證前先公開聲明,讓托馬斯有機會逐點逐點先攻擊希爾,聽證過程變成「先反駁、後指控」。希爾指:「在任何公平的過程中都是不合適的。」並指其他同樣指控托馬斯的女性都受到不平等對待。

關注更多性侵案件,請看:

【專頁】荷里活性侵30年 安祖蓮娜等女星受害 風波延伸體壇政商界

希爾(右)在1991年、即性侵事發生後數年,公開指控當時被委任為大法官的托馬斯性騷擾。(路透社)

  冷待女議員延遲聽證要求 只因應承了共和黨人

《華盛頓郵報》早前找來希爾及其他幾位有份協助她的女議員對談,其中眾議院議員斯勞特(Louise Slaughter)表示,當時認為聽證過程過於倉促,希望推遲任命日期。她們為此找拜登:「我們去見拜登,因為我們很困擾,他真的是豎起手指並說,你們不明白在參議院一個人的承諾有多重要。」斯勞特表示,拜登向托馬斯最大支持者、共和黨參議員John Danforth聽證會很快完結。

拜登早前出席女性雜誌《Glamour》的年度女性大會時,被問到如再有機會會如何處理希爾事件,他指對希爾所遭受到的經歷表示抱歉,稱相信希爾,因此對托馬斯投下反對票。不過希爾指他的道歉不夠彌補他當時的過錯。

大法官托馬斯與現任總統特朗普在1999年曾在賽車場活動上握手;二人均涉及性醜聞。(路透社)

希爾解釋在1991年、即性侵事發生後數年,仍然走出來指控托馬斯,是因為「你是在說一個將會就這類案件作決定的人,他展現的行為與即將審判的案件一樣」。可惜事實有違希爾的期望,托馬斯當年在爭議聲中成為大法官,至今仍在審議不少重要法案。拜登雖不是涉案者,但他因為不同原因而沉默,可謂是性侵案的幫兇。

  在權力制度下沉默 女性也可能是同謀

有在《紐約雜誌》撰文的傳媒人Rebecca Traister指,大部份人都是性侵的幫兇,甚至女性也是:「很多女性,包括我自己,也掙扎於努力適應在這個體系裏拼搏的模式或不參與在體制內,所以我們大部份人也有面對問題:我們是否受侵犯?我們是否保持沉默?有時則是因為投訴被侵犯反受到報復。如果我們面對這些,我們又有沒有容許侵犯者對其他女性做這些事?即使我們不是受害者,出手阻礙又會否影響我們的事業?」她認為這就是在權力制度下的同謀行為。

1994年時任總統克林頓與大法官合照,克林頓與大法官托馬斯均涉及性醜聞。(路透社)

  權勢人士鮮受法律制裁 受害者對法律制度失去期望

犯下性侵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令人在面對同類案件時保持沉默,無疑是助長歪風。有在《新共和》雜誌撰文的David Dayen指,干犯性侵的人可能沒了工作,失去名譽,但卻少有負上法律責任。因為民眾、特別是受害者對法律體系沒有期望,不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他們,公平審理案件,所以寧願將對性侵的審判交予媒體。

「怎可以怪他們?他們見證着無數的例子,有權力、大部份也是有財力的人,在任何可想象的情況下,犯罪及詐騙後相安無事。」除了一系列的性侵案,他以金融海嘯為例,指有權有勢的人鮮有為錯誤受到制裁不是新鮮事,但厚顏無恥的免於受罰則是這個時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