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庫爾德與加泰的失敗啟示 獨派被反將一軍 計算有何失誤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若有外星人觀察地球,由遠古時代到今日,可能外星人看到的是地殻的分裂與合併;卻不知道對於地球人來說最重要的分裂與合併,都是肉眼看不見的。
脫離大國而獨立,談何容易;但歷史上一直不乏挑戰者,希望以親手劃下的國界,建立一族家園。但為何加泰羅尼亞人與庫爾德人事前浩浩蕩蕩,最後卻進退失據?

圖為庫爾德斯坦石油重鎮基爾庫克(Kirkuk)的一個石雕,是為稱頌庫爾德自由鬥士(Peshmerga)。(路透社)

翻開歷史書,石油重鎮基爾庫克(Kirkuk)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是庫爾德人的家,也是阿拉伯人和土庫曼人的家。機場、軍事要塞、一望無際的油田,石油蘊藏量達80億桶,基爾庫克無疑是庫爾德人的命根,3年來幾乎獨力支撐着庫爾德經濟。

伊拉克已故前總統塔拉巴尼(Jalal Talabani)的兒子巴菲(Bafel Talabani)在周五(20日)形容,發起公投的決定是「巨大的錯誤。」--因為一個公投可能令庫爾德人永遠失去基爾庫克。

隸屬伊拉克中央政府的伊拉克安全部隊(Iraqi Security Forces)上周日(15日)發動軍事行動,進攻由庫族部隊控制的基爾庫克,並成功控制了這個重要城市。伊拉克政府對這個石油重鎮覬覦已久, 庫獨變相提供了一個出兵藉口,也令庫族人失去了重要的支柱。「這是他們(庫爾德人)面對過最沉痛的歷史教訓。」與伊拉克安全部隊一同「出征」基爾庫克的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PMU)成員說道。

外憂內患併成一個成語,並非毫無原因。庫爾德兩大政黨庫爾德斯坦民主黨(KDP)及庫德斯坦愛國聯盟(PUK)意見一直分歧,到2012年才能統一內閣,惟軍方分別支持兩派,亦成為了今次庫爾德公投遺禍的一大原因。

由塔拉巴尼率領的PUK從未全心全意支持公投,並主張與巴格達政府透過談判解決獨立爭議。恰恰今次伊拉克安全部隊發動攻擊的源頭,就是由PUK旗下軍隊庫爾德自由鬥士 (Peshmerga)負責的基爾庫克南部,甚至進攻過程亦顯得相當順利。未能槍口一致對外,恐是庫爾德人的一大敗筆。

加泰大約四成人渴望獨立,但馬德里政府寸步不讓,令局勢一直沒有曙光。(VCG)

   被放在賭枱上的加泰羅尼亞

鏡頭一轉,加泰公投當日,新聞盡是西班牙國家警察用武力拖走選民、毆打民眾至頭破血流的畫面,但加泰人仍然不畏強權,用盡各種方法收起票箱避開警察,消防員保護示威群眾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滿腔熱血的公投,卻換來加泰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的無棱兩可,與馬德里政府的不放在眼內。最終,馬德里政府更宣布要收回加泰的自治權,加泰獨派的舉動,得不償失。

不過對普伊格蒙特來說,似乎本來就沒有一舉獨立的打算,獨立公投這齣戲的鎂光燈,並非落在奮勇向前的加泰人身上,而是西班牙政府身上。若西班牙政府若因公投態度軟化,獨派可以以之為談判手段,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西班牙左翼政黨「我們可以」(Podemos)發言人Pablo Echenique明言,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想用收回自治權的強硬手段「侮辱」加泰。普伊格蒙特遲遲未宣布獨立,一來普伊格蒙特有意豪賭一場,借刀馬德里政府的強硬回應,望藉此喚醒沉默的大多數。二來是加泰仍缺少要獨立最關鍵外國勢力的支持。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如果容許加泰羅尼亞獨立,變相鼓勵其他歐洲獨立勢力,歐盟區內的98個主要地區都可能要求獨立,歐盟明顯不會支持。

科索沃與塞爾維亞戰爭中死難者眾,北約介入是科索沃成功獨立的關鍵。圖為一名小孩在最大規模的Izbica屠殺紀念碑前。(VCG)

    政治從不公平 外國勢力

庫爾德人和加泰人或會大喊不公平,為何人口只有200萬,財政亦不獨立的科索沃當年「有幸」成功獨立,而非獨立條件成熟得多的他們。

雖說大部分科索沃居民是阿爾巴尼亞人,而非塞爾維亞人。但科索沃1990年代成功自塞爾維亞獨立,顯然不是以民族主義的理念感化對方;而是北約(NATO)出手轟炸塞爾維亞政府,科索沃又在北約推動下與塞爾維亞簽署協議,享有實質自治權。這個成功先例的每一步,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要退避三舍。

沒有外國勢力幫助下,要獨立不是不可能,但非常接近不可能。

但加泰人與庫爾德人亦絕非徒勞,要等待真正獨立一日,在族群中延續民族主義浪潮亦是必不可少。雖然聯合國與歐盟等組織經常反駁民族主義,去年歐盟主席容克就說過:「國界是政客的最差發明。」但英國脫歐一事似乎潑了容克一身冷水。

「民族自決」作為獨立之本並不容易。(VCG)

   「民族自決」難作為獨立之本?

庫爾德與加泰的獨立運動,都是手握「民族自決」(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大旗而行。「民族自決」是美國前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918年帶到國際舞台,簡單來說即是人民有權利建立國家,自由決定政治地位,追求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提出「軟實力」這個重要概念,並曾出任多個重要白宮職位的國際關係專家奈爾(Joseph Nye),對於民族自決作為「獨立之本」提出質疑。他指出,以民族自決作為首要道德原則,猶如自說自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時,以為會為中歐帶來和平穩定,最後卻被希特拉利用,上演一齣自導自演的戲碼,在1930年以自決為由吞併奧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

歷史教訓至今日仍然歷久常新。奈爾又指,事實上世上只有少於10%的國家由單一民族組成,以民族自決作為首要而非次要道德原則可以引發災難級後果。不同的種族像雲石蛋糕一樣混在一起,而非層層分明的夾層蛋糕,要分辦誰是非我族類並不容易。就如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印巴分治的過程亦是漫長而痛苦的。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