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911惡行得逞16載 蓋達威脅難除 分支改頭換面謀再發圍

撰文:彭玉潔 吳慕兒 許懿安
出版:更新:

距離2001年那場震撼全球的恐怖襲擊已過16年,惟多國仍活在恐怖主義陰影下。蓋達組織經歷多番反恐行動圍剿,惟始終未能徹底消滅它。它如今轉變策略、養精蓄銳,變得更難應付。它也許正靜候時機,再次把美國等敵人殺個措手不及。

蓋達組織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雖已被美軍撃殺,但蓋達並未隨他的逝世已滅亡。(視覺中國)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立即對被指策劃行動的蓋達組織(Al Qaeda)展開連串追殺行動,翌年組織三分之一頭目被殺或被捕。與此同時美軍入侵蓋達組織的「老巢」阿富汗,開啟美國史上歷時最長的反恐戰爭。美國在這段期間,又以「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份子」為由,推翻伊拉克政權,處死當時的統治者薩達姆(Saddam Hussein)。在911十周年前夕,美國擊斃蓋達組織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拉登之死的確對組織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直到2014年,它的鋒頭逐漸被新起之秀——之前由蓋達組織分裂出來的ISIS蓋過。

蓋達組織的名字看來是一步步遠離人們視線,其實他們並未因拉登逝世而滅亡,還憑以下三大策略一直營運至今,對國際社會安全的威脅一直未有緩減。

拉登其中一名兒子、「儲君」哈姆扎(Hamza bin Laden)被栽培及塑造成組織的「新領導」,希望以其年輕形象改變蓋達予人「過時」的觀感,冀吸引更多年輕穆斯林武裝分子加入。(視覺中國)

策略一:結盟多國同行 掛蓋達「金漆招牌」

結成聯盟對於恐怖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意味着他們更容易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從而更具殺傷力,得以繼續運作。如911事件過後,正因為蓋達組織與阿富汗塔利班有聯盟關係,後者才拒絕交出拉登,幫蓋達組織擋住美國的槍口,不過這也加快美國入侵阿富汗的進程。

此外蓋達組織的盟友們也在世界各地幫蓋達組織「造勢」,發動恐怖襲擊。2002年10月他們在東南亞的「盟友」伊斯蘭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在印尼峇里島發動爆炸,造成202人死亡、當中多名死傷者為遊客。拉登事後還發放錄音,聲稱是以峇里襲擊響應911恐襲。

蓋達組織因大規模襲美「一戰成名」,愈多組織願意與之結盟,部分盟友紛紛也願讓組織更名、加入「蓋達」元素。它們除藉此宣誓效忠拉登,更是想沾沾蓋達的「金糠」。

2004年第一個加入蓋達組織的,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al-Qaeda in Iraq,AQI),它的頭目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後來成為拉登副手。扎卡維先後幫蓋達組織拉攏伊斯蘭馬格里布(Maghreb)、也門和沙特阿拉伯的組織入夥,將蓋達組織燃起的戰火,由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地區延燒到非洲。

蓋達組織在911事件襲擊後,與世界多個恐怖組織結盟。(視覺中國)

策略二:鋒頭留給ISIS 蓋達低調做實事

蓋達組織雖然一路都在尋覓新盟友,但從2010年開始,它在協調其盟友行事上,做出了一些調整。

比如此前蓋達組織的盟友都被要求以蓋達「冠名」,惟到它跟索馬里的青年黨(al-Shabaab)結盟時,拉登既沒有公開宣布與其的結盟關係,也沒有叫其改名。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培根(Tricia Bacon)分析認為,此舉可能是拉登為了防止國際反恐行動對其構成過大壓力,亦是為了防止組織在阿拉伯半島的資金繼續流失。

拉登死後,扎瓦希里(Ayman Zawahiri)由前者副手,一躍成為統率成千上萬成員的恐怖組織頭目。身為組織第二把交椅,扎瓦希里表現優秀,惟他始終缺乏拉登的威望和外交頭腦。他在處理與敘利亞直屬分支「努斯拉陣線(al-Nusra)」和伊拉克分支的衝突時就有些相形見絀了,這導致蓋達組織和其在伊拉克分支的聯盟關係破裂。後者被掃地出門,與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組織聯合,發展成今天的ISIS。

蓋達組織自聯盟破裂後,就再無吸收過新分支。而就在ISIS利用恐怖活動肆虐歐洲,搶佔世界各地新聞頭條時,蓋達組織一邊專心招募成員、與地方武裝建立聯繫,在一些地方參與內戰,一邊鼓動血腥恐襲。2004年3月西班牙馬德里連環襲擊、2002年10月印尼峇里島夜店爆炸,還有2015年1月法國巴黎《查理周刊》襲擊,都跟蓋達有關。

上述襲擊雖撼動全球,惟ISIS在恐怖宣傳方面明顯更勝一籌。後者以鼓吹仇恨與動之以利的手法,高調招攬外國人前赴伊拉克與敘利亞打聖戰或與恐怖分子結婚。ISIS亦多番公開斬首人質、虐殺同性戀者,以及摧毀古蹟的影片,向多國正面「宣戰」。西方國家反恐勢力集中火力對付ISIS,為蓋達留下蓬勃發展的空間。

在ISIS肆虐歐洲之際,搶佔世界各地新聞頭條時,蓋達組織另有所圖。它專心招募成員、與地方武裝建立聯繫,參與內戰。西方反恐勢力集中火力對付ISIS,為基地組織蓬勃發展留下空間。(視覺中國)

策略三:組織改名換姓 在敘利亞重新出發

蓋達組織一直被以美國為首西方社會窮追猛打、因拉登及多名高層被殺導致管理層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與此同時組織明裏暗中都在與ISIS較勁。蓋達組織實力有所削弱,卻沒就此銷聲匿跡,反而圖謀東山再起。

據法新社報道,上月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HTS)宣布奪得敘利亞西北部城市伊德利卜(Idlib)的控制權。專家表示,這其實就是經過重塑品牌、位於敘利亞的蓋達組織。它以比ISIS更溫和穩健作為包裝,以期捲土重來。

2016年,原隸屬於蓋達組織敘利亞分支的努斯拉陣線宣布脫離蓋達組織,並改名為「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並在半年後與其他數個聖戰分子團體組成HTS ,成為敘利亞內戰中最有影響力的武裝力量之一。

前白宮反恐主任蓋爾澤(Joshua Geltzer)和其他專家在新美國(New America)智庫談到美國目前面臨的恐怖威脅時表示,由於IS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上節節敗退,他們預期HTS會在聖戰士脫穎而出,踏入舞台中心。

專家表示,HTS其實就是蓋達組織的化身。它在加強控制伊德利卜省多數地方之際,已同時消滅和吸收了多個叛亂組織。HTS亦汲取蓋達鋒頭被ISIS搶走的教訓,學習後者的現代化宣傳方式。

「蓋達組織已經比2010年強大得多。」與蓋爾澤一同針對當前聖戰士威脅共同撰寫新美國報告(New America report)的羅斯(Gartenstein Ross)說:「這個組織的生命力,比有九條命的貓還要頑強。」

新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亦顯示,除了必須將ISIS當成此刻最危險的外來威脅外,蓋達組織未來也可能恢復成最重要的威脅,聚集對ISIS極端手段失去興趣的追隨者。

新美國智庫的報告顯示,蓋達組織未來可能再度成為危及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將對ISIS意興闌珊的成員收為己用。圖為ISIS以殘酷手段處決俘虜。(twitter)

美國離911歷史重演有多遠

蓋達組織16年來默默耕耘,其軍事力量已有重整鞏固之勢。美國國務院數字顯示,僅2015到2016一年時間,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al-Qae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AQAP)的成員人數就從1000人躍升至4000人。

這分支在2009到2012年間,針對美國計劃了三次襲擊。阿拉伯半島有AQAP,非洲有青年黨,後者仍不時斷製造爆炸襲擊。即使是在仍有逾8000美軍駐守的阿富汗,蓋達組織也在重組,目的是想排擠掉SIS的擴張勢力,保持自己在此地聖戰者中的主導地位。

一方面,蓋達組織對美國的威脅不一定能有911之前那麼大。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911的動作,對蓋達組織來講已是毀滅性的,更不必說美國近年來在加強國土安全和情報能力上作出極大努力。此外,蓋達組織的多數成員正陷入血腥的內戰,長期的內戰不僅模糊組織焦點,也消耗了他們的資源。因此說911已能對ISIS取而代之、策動針對美國攻擊,還是為時尚早。

惟當有跡象顯示,蓋達組織認為他足夠強大,可以再次瞄準西方時,這個說法可能得相應改變。

今年5月,拉登的兒子哈姆扎(Hamza bin Laden)發布了題為「對於身處西方的殉難者的建議」(Advice for Martyrdom Seekers in the West)的影片,敦促蓋達組織的支持者「跟隨殉難者的腳步」。在911事件16周年的當天,蓋達組織又四次發聲表達對襲擊的紀念,其中一張照片將「新恐怖大亨」哈姆扎的臉,映在了燃燒的世貿雙子塔上。

蓋達組織如最終確定其利益所在、調整戰略重點,將力量重新部署在針對西方國家發動大規模攻擊時,這就證明了從長遠來看,組織比ISIS更加可怕。從上述幾大策略看來,蓋達現任領導層是更加深謀遠慮、更有策略。

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蓋達組織問題研究專家齊默爾曼(Katherine Zimmerman)為蓋達暫不沾手美國的做法下了註腳:「蓋達組織保留了進攻美國的實力,但他選擇不這麼做。而我也不知道觸發組織施襲的導火線會是什麼。」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