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搖擺選民看特朗普賀錦麗辯論沒有贏家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兩位候選人還有充分時間和機會將搖擺選民關心的政策議題闡述清楚,大選結果也是難以預測。

其實,從司法角度來說,特朗普任命偏保守的大法官,並不必然造成推翻羅訴韋德案的結果。有太多的最高法院判決案例,是找不出所謂左右政治派別的分界線的。偏保守派的大法官常與偏自由派大法官同為多數意見支持者,或者少數意見支持者。

美國東部時間上星期二(9月10日)晚上,我們看到兩位總統候選人如何在辯論中通過誇大自己的政績、攻擊對方的政策弱點,來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特朗普和賀錦麗100分鐘的辯論,焦點不是那些立場鐵定、兩黨各自的忠實粉絲,而是那些對於左右兩派意見都還能多少聽得入耳的搖擺選民。

對於這些選民來說,競選者在辯論現場出現的情緒化反應,甚至失態言語,都無關大局。他們看重的是,針對關鍵問題候選人給出的政策主張以及具體措施。經濟通脹、非法移民和墮胎權顯然是三個核心議題,那麽,兩位候選人在首次面對面交鋒中,就此三大問題的辯論表現如何呢?

經濟通脹:共情或講證據?

民主黨執政這幾年,美國經濟遭遇的高通脹,始終是特朗普駕輕就熟的話題。他總是拿自己執政四年時,美國經濟的強勁態勢來比較,這顯然是特朗普最得意的論點。

然而,面對抨擊,賀錦麗似乎沒能強調助長通脹的重要因素是美國無法左右的,例如,冠病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沖擊,全球主要經濟體加大各種經濟刺激手段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等。四年前,特朗普輸給拜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應對疫情並不成功。假設特朗普連任,面對疫情沖擊帶來的高失業率和需求降低,特朗普能有什麽高招呢?或許,他的財政刺激會更溫和一些?事實上,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對於拜登提出的經濟刺激規模是一再削減的。

特朗普通過突出高通脹率問題,回應了普通百姓面對生活費高企而“壓力山大”的切身感受,盡管他使用了不實的數據和誇張的說辭,但的確在與選民的共情過程中贏得了支持。

相比之下,賀錦麗的回應就顯得過於書卷氣和避實就虛。她引用多位諾貝爾經濟學家批評特朗普貿易政策可能讓通脹惡化的觀點,無助於一個政治人物就經濟挑戰和生活壓力與選民共情。賀錦麗重覆了幾次關於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者的減稅措施,似乎與一般期待的一個總統候選人須要提出的經濟戰略之間,存在不小的距離。

賀錦麗其實可以大方承認這屆政府要對高通脹承擔一定責任,同時指出美國聯邦儲備局已宣布今年減息的時間窗口。如此一來,在展現作為本屆政府副總統有擔當的同時,也能借助美聯儲的決策間接表明,本屆政府已在控制通脹方面有所收獲。

2024年9月11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紐約市長彭博在紐約出席911恐襲23周年悼念活動。(Reuters)

非法移民:大規模遣返還是甩鍋?

從美國南部邊境流入的大量非法移民,在美國的政治語境中已是個老大難問題。特朗普在2016年擊敗希拉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了民主黨在這一議題上的糟糕表現。在應對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等重大事件的影響下,拜登在執政的前三年,似乎沒有投入足夠時間和精力於移民議題上。

賀錦麗在辯論中指出,拜登政府也提出了新的移民相關法案,但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被否決。這時,搖擺選民希望聽到的是,作為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解決非法移民方面,有哪些策略和措施,而不是甩鍋特朗普,指責他對共和黨國會議員的幹預和影響是法案流產的主要原因。顯然,賀錦麗的甩鍋行為,既忽視共和黨眾議員在立法中的獨立性,也有誇大特朗普影響的嫌疑。更重要的是,她未能回應搖擺選民對民主黨在非法移民問題上表現的低認可度。

在應對非法移民這一議題上,特朗普總是將非法移民和犯罪行為聯系起來,誇大非法移民對美國社會安全的巨大負面影響。這或許也是一種共情策略。但在提供解決方案方面,特朗普似乎有點想當然。他的解決方案就是大規模遣返。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非法居留在美國的人數約有1100萬。如何遣返這麽大規模的人口,即使只遣返其中的十分之一,也是100萬人。具體怎麽做,特朗普沒有具體說明。一個是沒有具體措施的大規模遣返,一個是法案沒通過甩鍋共和黨,兩者都不是搖擺選民期望聽到的解決方案,但退而求其次,在這兩個不好的選項當中,搖擺選民更傾向於哪個呢?

特朗普遇刺中槍後高舉拳頭的照片經常出現在其支持者的家門草地政治招牌之上。(Reuters)

墮胎權問題:憲法自由或各州自行決定?

關於墮胎權的問題,已困擾美國社會半個世紀。在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大法官人數居多的最高法院推翻了對羅訴韋德案的判決之後,特朗普及共和黨就成了民主黨的攻擊焦點。最高法院的裁決是終極的,除非未來最高法院再次推翻自己先前的裁決。

就此判決指責特朗普和共和黨,似乎也是在質疑美國憲法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司法、立法和行政的三權分立。這次最高法院的裁決,否認了墮胎權是憲法所賦予的權利,關於墮胎權的最終裁決,交給各個州一級的立法機關。因為各個州不同的民眾意識,借著各個州的立法程序,墮胎權將在美國呈現多樣化的態勢。換句話說,這個大難題被“分而治之”了。

特朗普在辯論中提到最高法院的裁決時,多少也是想誇耀一下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其實,從司法角度來說,他任命偏保守的大法官,並不必然造成推翻羅訴韋德案的結果。有太多的最高法院判決案例,是找不出所謂左右政治派別的分界線的。偏保守派的大法官常與偏自由派大法官同為多數意見支持者,或者少數意見支持者。

2024年6月24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鳳凰城就「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判決被推翻兩​​週年探討生育權力。(Reuters)

不確定性是美國總統大選魅力所在

兩位候選人面對最後不足兩個月的沖刺期,還有充分時間和機會將搖擺選民關心的政策議題闡述清楚。大選結果也是難以預測。作為兩人的競選搭檔,兩位副總統候選人也將在10月初迎來一場電視辯論,這也提供了一個重要時機,讓我們看看在幾個焦點問題上,為繼續爭取中間派選民,兩位從政經歷和個性風格截然不同的副總統候選人將表現如何。

當然,除了這里列出的三大議題,搖擺選民也會關心很多其他問題,例如貿易政策、氣候應對、外交關系、能源政策等。有意思的是,在這些政策當中,兩派可能會有更多趨同的傾向。例如,拜登政府其實延續了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和關稅政策上的做法。在能源政策上,賀錦麗在辯論中特別提及要繼續鼓勵頁巖氣的開發,保證能源供應安全。這顯然是認可了一個主要被共和黨選民廣泛支持的具體能源政策。難怪特朗普在辯論中調侃地說,要送賀錦麗一頂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棒球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