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倡與非洲各國提升至戰略關係 揭示中非合作的深意與挑戰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5日於北京開幕,50多位非洲領導人來到北京參加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講話,提議將中國與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並將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除了在世界各地政治和經濟動盪加劇之際加強雙邊關係外,這次高峰會還意味着什麼,當中又將面臨着什麼樣的考驗?
這次的中非高峰會,正式名稱為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OCAC),自2000年起每3年舉辦一次。過去的峰會所達成的協議,不僅為北京打開了進入鋰、銅和鈷等重要礦產市場的寶貴大門,還為非洲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投資資金。外界預料今年的會議,將主要圍繞工業化、農業進步、安全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
習近平指出,中非共同追逐現代化的夢,勢將「掀起全球南方現代化的熱潮,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他提出攜手推進6個現代化,包括要公正合理、開放共贏、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態友好及和平安全。他還提到,中國和非洲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
中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會議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人數最多的外交活動」,並補充說這是「中非大家庭的一次盛大團聚」。
中國對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已超美國
是次峰會召開的時機,正值中國努力對抗美國和歐洲在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地區的影響力,以爭取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儘管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也會定期舉行峰會以拉攏非洲各國領導人,惟中國依然是非洲大陸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
目前,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非洲大陸約四分之一的出口(主要是礦物、燃料和金屬)銷往中國,約 16% 的進口來自中國。中國表示到 2035 年,年貿易額可能達到 3,000 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北京也是非洲大陸最大的債權國。2006年至2021年間,中國承諾向非洲國家投資1,910億美元(約1.49萬億港元)。2021年,在上屆塞內加爾峰會上,中國再次承諾向非洲國家集體投資400億美元(約3,117億港元)。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中非研究計畫的分析顯示,10多年來,中國對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已經超越美國。
南非安全研究所研究員Jana de Kluiver表示:「對北京來說,這場高峰會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外交機會,可以在全球舞台上炫耀自己的影響力。非洲對中國亦很重要,因為這些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擁有強大的選票,讓北京可以在聯合國發揮外交影響力。」
「不說教」策略讓非洲各國更受落
從地緣政治上來看,習近平對非洲國家的示好無疑是與美國競爭的一部分,近年來這種競爭因着俄烏戰爭和南海問題而有所加劇。中國—全球南方計畫網站( China-Global South Project)主編Eric Olander表示,中國「正試圖利用美國和歐洲與非洲的接觸日益疏遠所留下的空間,中國看到了真正加強參與的機會,而不僅僅是作投資。」
今年來,北京的外交推動更加緊迫,因為中國內地面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向海外傾銷過剩產能的指控,故有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研究中非合作的倫敦海外發展研究所研究員Yunnan Chen表示:「隨着中國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惡化,非洲市場以及南半球其他地區對中國商品來說將變得更加重要。」她補充說,對於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車等新技術尤其如此。
而在這場競爭中,有分析指中國存在一些明顯的優勢。肯亞就是一個例子,該國總統魯托(William Ruto)5 月份也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受到了接待,會上宣布美國將在肯亞土地上進行2.5 億美元的新投資,並分享「同樣的民主」(same democratic values)。這次訪問是非洲總統15年來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而拜登在擔任總統期間更沒有訪問過非洲,這多少突顯了與中國一貫善意的差距。
此外,肯亞國際關係教授Macharia Munene表示,中國的目的是向非洲領導人表明,「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我們都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受害者」。中國—全球南方計畫聯合創始人Cobus van Staden則指,中國不遺餘力地強調自己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顯示與非洲和其他南方國家團結一致,「這避免了美國和歐盟持續關注援助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講條件和說教的陳腔濫調。」
向「小而美」過渡應對批評?
誠然,中非關係過去一直穩定發展,但也並非沒有面臨任何困難與阻力。例如,中國的投資在許多國家都遇到了當地阻力,尤其是非法採伐、破壞環境問題上,最近烏干達便有遊行抗議中國一項將原油從該國輸送到鄰國坦桑尼亞(Tanzania)的石油管道計畫。此外,西方國家亦不時指控北京在沒有環境、財務或人權條件的情況下提供融資,導致不少項目受到腐敗、污染或虐待勞工的影響,還引誘非洲國家簽訂難以償還的重大貸款協議,作所謂的「債務外交」。
而在今次中非合作論壇的外交團結背後,同樣也突顯出一些當前雙方關係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中國經濟急劇放緩、人口危機、房地產泡沫以至青年失業率上升等。對非洲各國而言,中國在非洲為鐵路、體育場和摩天大樓等大型項目提供融資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而許多非洲國家則擔心項目的過度負債風險,也對部份項目的經濟效益提出了一些疑問。
日前,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在會晤習近平時亦表明,他希望減少南非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這突顯了中國在說服非洲國家領導人購買更多中國產品時的一個挑戰,尤其是在中方尚未兌現在上次中非合作論壇上做出的購買3,000億美元非洲產品的承諾。
有見及此,中國已經調整了對非洲大陸新的援助方式。北京如今不再強調大型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項目,而是強調成本較低的項目承諾,如數碼技能培訓,這對人口年輕的非洲來說,無疑是一項「小而美」、有益和有貢獻的項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非研究計畫主任Deborah Brautigam表示:「雙方正處於一個重新調整的時期,非洲政府和中國銀行對風險都更加敏感。」
無論如何,中國毋須過份理會外界的種種不實指控,而是要認清楚的是非洲對發展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不必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挑選一個合作夥伴。專注於非洲問題的諮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的行政總裁Hannah Ryder表示:「非洲領導人不想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做出選擇,他們想要的只是發展。」而這也是中國過去一直強調的「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