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非洲學生學成後回國效力? 中國提供重要經驗|專家有話說
「中非命運共同體根植於傳統友好,彰顯於合作共贏,壯大於與時偕行。」9月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國際貴賓歡迎宴會上說道。
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引領下,中非在各個領域、尤其是人才培養領域的合作蓬勃開展。如何結合非洲國家實際需求,提升地區國家自主發展能力,在不確定的世界格局中進一步彰顯中非之間「南南合作」的示範效應?
觀察者網對話加納全國民主大會黨創始成員及全國政治委員會委員、加納社會主義運動組織召集人凱雷特維·奧普庫,他對以上問題作出了自己的解讀。
觀察者網:上一次中非合作論壇於2021年召開,過去3年來,中非合作的領域與政治互信水平有怎樣的提升?
奧普庫:與3年前相比,我們身處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上屆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提出的重要、實質性的項目都已全部完成。在這個框架下,過去3年來的中非合作穩步推進,幾乎沒有受到政治和地緣政治雜音的干擾,包括西方媒體上經常聽到的關於中非合作的雜音。
從非洲的角度來說,一個簡單的事實是,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中的技術官僚,他們都渴望提升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中非合作論壇是一條明智的道路,令各方能戰略性地關注如何發展民生,跳出了非洲各國與地區短期內上演的政治矛盾。在這些被西方視作新殖民地的國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但中非合作論壇着眼於民眾的長遠利益,而不是當下政治的風雲變幻。
中國穩定地兌現合作框架下的承諾,且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這是許多國家願意參加合作論壇的理由。雙方的互信水平非常高,就算那些試圖迎合西方宣傳、與美國交好的非洲國家也充分信任中國。他們可以期待中國將準確地評估本國的發展機遇,並一如既往地兌現承諾。
我認為中國也正確地評估了歷史的弧光,相信對非洲國家發展的投資將帶來回報,也就是攜手創造一個能更好地滿足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需求的世界。這是我對近年來中非合作與雙邊信任程度的看法。
觀察者網:您提到了上屆中非合作論壇發起的、雙方密切配合實施的「九項工程」,其中就包括在加納首都阿克拉的漁港綜合設施項目。能否談談對這個項目以及「九項工程」的具體印象?
奧普庫:我對加納漁港綜合設施項目非常熟悉。我親自去過這處設施,看上去嶄新又整潔,會極大地改善當地社區的民生。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至少從二三十年前開始,加納政府就試圖與不同的合作夥伴來推動建設。
2024年6月3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拍攝的中國援建加納漁港綜合設施項目。新華社發
至於上屆中非合作論壇提出的「九項工程」,我的感受是,這是一個整體性的願景。非洲幅員遼闊、國家眾多,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所以「九大項目」作為一個整體,彼此相互配合。
因為個人背景,我更加關注其中的減貧惠農工程。這項工程對於非洲國家走出當前十分嚴重、關乎生存的困境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無法為12億非洲人民提供基本的營養,更高水平的發展將無從談起。而中國的項目重視在非洲當地種植健康、有營養價值的糧食,不僅僅是從外國引進糧食援助。事實上,在其它領域,中國方案也強調培養非洲本地的生產能力。
這種方式同時解決了非洲面臨的營養危機和嚴重的失業問題,對於如何提升非洲農業的生產力並應對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都有巨大意義。要知道,非洲大陸有全世界60%的潛在可耕地,我們能向世界提供很多資源,但前提是生產力要跟上來。這顯然代表着未來的發展方向。我也發自內心地希望,中非之間可以沿着這些方向繼續合作下去。
個人來說,我還期待論壇與相關項目未來能夠更多地關注小農場的農民和糧食種植,他們才是養活非洲大陸所有人的關鍵所在。不僅僅是解決適合小農場農戶的技術問題,也可以通過制定框架,為這些社區創造更好的社會經濟條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觀察者網:中非合作論壇聚焦教育、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的能力建設。中國為不少非洲學生提供了高校獎學金,並支持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培訓項目。根據您的觀察,這方面的合作產生了哪些具體影響?
奧普庫:不管是理工科還是社會科學領域,在培養能夠推動社會發展或者是發揮補充作用的專業知識人才方面,中國都對非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數十萬非洲年輕人曾在中國學習與培訓,掌握了關鍵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中國尤其在擺脫貧困、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有更豐富的經驗。中國學校教授的內容與非洲相關性更大。
打個比方,在頂級的英國或美國大學,我不是說他們的教學質量很糟糕,但教學的導向很不一樣,包括向學生強調「學成後回國奉獻」的意識這方面。許多非洲學生從中國學校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國家、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並非所有人,但相當多的人選擇了這條路。
我也曾在赴中國留學的加納學生中做過調研,大部分人畢業後回到了加納。一部分人之後又離開加納、到別的地方工作,即便如此,他們的研究興趣、所從事的工作也比其他留學生更加圍繞非洲這個主題。他們並不會迷失在一個服務美國或歐洲資本的體系中。
坦率地講,我認為大部分非洲國家的體制內人士沒有理工科背景,國家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並不依賴科學決策。事實上,有理工科學術背景的人經常不受到重視,比如那些從中國、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還有古巴學成歸來的人。所以,年輕的非洲留學生在海外學到了改善民生的專業技術與知識,回到這片大陸後往往沮喪地發現,自己無法獲得機運用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哪怕是檢驗他們學到的不同方法。
由於無法實現對服務社會的期待,許多人選擇退而求其次,離開非洲去追求個人職業發展。這非常令人遺憾。當然,這是非洲面對的挑戰,不是中國的問題。我們需要重新調整國家制度,讓年輕人能夠儘量充分地施展才華。
首先,這需要擺脫西方新殖民主義的價值觀,擺脫那種將追求個人財富作為社會最高成就的觀念,向年輕人重新強調建設國家與奉獻的精神。我認為中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鑑經驗。這也是我希望本屆或者未來的中非合作論壇能夠持續關注的一個方向,通過提供教育機會推動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比如,許多非洲留學生得到了去中國留學的機會,卻對本國的歷史學習不夠。他們往往獨自出國求學,是理工科領域的「技術控」,僅僅關注自己比較熟悉的具體專業領域的事情。
所以,有沒有一種辦法幫助這些非洲年輕人補上對本國歷史、非洲和全球發展史的課程學習?我認為這將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管理與適應學成畢業、返回非洲後重新融入當地社會時面臨的問題。
當然,如我所說,這是非洲國家應該面對的挑戰,我們應該改革教育體制中社會化與職業技能培訓的部分,營造良好的環境。
觀察者網:您對非洲留學生的這個觀察很有意思。在中國,曾經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為什麼非洲會出現理工科專業人士無法發揮才能的情況?
奧普庫:中國的體制決定了,教育與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學術象牙塔裏的事情,也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中國政府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長遠規劃。在非洲,許多國家淪為西方發達國家「巴爾幹化」的新殖民地,這些非洲政府的主要任務是服務西方資本,後者對於促進非洲的社會發展沒有多少興趣。他們只關心開採資源,然後運到歐洲或其他的地方。這樣的工作並不需要太多來自非洲本土的專業技術人士或科學家。
事實上,不久之前,世界銀行還支持了在西非國家關閉大學的提議,理由是那裏並沒有高級人才的需求。如果一個非洲國家的治理都要依靠外國公司,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顧問,主要援助國的出資者、政府或研究機構來出謀劃策,就沒有辦法自主地規劃發展。假設這個國家的一位年輕學生從中國留學歸來,會發現政府沒有長期規劃,國內沒有適合他的工作。如果這位學生有關係,可能會被安排一些政府內端茶倒水的工作,但他學習的專業知識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這種知識文化中,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不一定得到尊重,只有通過某種方式抓住商業機會並發家致富後,他們才會獲得社會尊重。我們應該從國家的層面動員民眾去認識、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提供了非常多的留學機會,非洲也有無數年輕人渴望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時候,非洲國家並沒有為留學生所學的專業做相應的規劃。他們無法像中國那樣,比如提前規劃到2030年,需要為某個行業培養多少名高級專家,從而實現長期發展。這讓我們產生了一種「迷失方向感」,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比非洲國家遭遇的資源剝削更嚴重的問題。
觀察者網:在西方國家強調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的背景下,中非之間的經濟合作如何體現「南南合作」的典範作用?
奧普庫:過去3年來,我們見識到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在非洲大陸愈演愈烈,這一點毋庸置疑。西方國家先發制人地承認,在綠色能源與半導體產業等領域,大量的原材料和戰略礦產資源都在非洲。不管是在貿易還是軍事領域的大國競爭,這些資源對西方來說十分重要。
西方國家已經在軍事上進入西非地區,這並不是新鮮事。但在整片非洲大陸上,他們的軍事活動越來越咄咄逼人,其終極目標就是阻止競爭對手獲得那裏的資源,尤其是在未來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這很像上世紀60年代發生的事情。當時美國和比利時策劃在剛果(金)發動政變,最大的驅動力之一就是阻止蘇聯獲得那裏的高純度鈾礦。
今天我們看到,過去幾年來,西非薩赫勒地區的衝突愈演愈烈。尼日爾擁有世界上質量最好的鈾礦之一,還有石油、礦產等其它重要資源。類似的事情再度上演,西方國家瘋狂開採資源,仿佛想趕在一場危機爆發前掏空一切,但那裏的民眾已經無法忍受。這導致了好幾個國家的新殖民主義政府被推翻,包括尼日爾、布基納法索、馬里,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幾內亞。
在這種視角下,事情就更清楚了。西方國家向非洲提供的發展援助,其實是關乎一場戰略博弈。他們的目的就是獲取自然資源,尤其是有軍事意義或者能促進貿易與科技發展的資源。而非洲國家僅僅扮演了棋子的角色。西方並不真的關心非洲人的命運,只要能確保獲得戰略資源,他們對非洲民眾遭遇的困難與死亡無動於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
這與中國提供的發展與援助截然不同。中國並沒有打算推翻非洲國家的政府、扶持傀儡政權。中國在非洲投資是因為那裏有需求,而那裏的國內政治博弈並不重要。即使是試圖攻擊中國、俄羅斯的非洲政府,依然在長期框架內接受中國的援助。
最近發生的很多事情正在改變非洲(特別是年輕人)的看法,幫他們認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以及正在上演的博弈。
我認為這很重要,很明顯,西方帝國主義正在丟失陣地,那些國家內部不同資本集團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他們也意識到資本主義面臨的重大生存威脅,於是正在進行反撲、試圖通過武力重新施展帝國主義的控制權。這就是非洲國家每天都在面對的現實。
觀察者網:面對內外環境的挑戰,中非合作應如何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奧普庫:通過中非合作論壇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提供了正確的發展框架,中國對非洲發展的支持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讚賞。因此,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增長是不可避免的。
越來越多的非洲民眾支持中國,雙方建立友誼、增進互信,非洲人也成為中國主張的聽眾。人們希望了解在許多問題上中國提出的解決方案,這並不意味着在地緣政治衝突中選邊站隊。各國都會理所當然地追求本國與本大陸的利益。
未來會有更多非洲國家政府,包括那些右翼(當然更多會是中左翼)政府願意思考長期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不僅僅是關注資源、基礎設施、培訓與支持年輕人就業,還要關注科學規劃、社會建設的科學方面的問題。為了消除貧困與實現債務良性化,需要制定什麼樣的長期規劃?我認為這些問題會成為日後中非合作與交流的一部分。
隨着非洲越來越朝團結一致、聯合規劃的方向前進,非洲在世界上發出的聲音、表達的願景與體現的價值觀會更加靠近中國的主張。這不僅是因為非洲國家與中國相互支持,而是因為雙方的民眾確實懷有相似的價值觀與期待。
我相信,被組織起來的公共輿論力量能夠在全球政治中發揮真正的作用,比如限制一些地緣政治大國不具有建設性的行為,除了限制他們獲取資源的渠道外,也會迫使他們重新評估對自身權益、相較其他國家的優越性以及生活方式安全性的看法。
這些因素將會推動全世界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型,其過程可能會出現各種混亂,因為我們無法預知部分西方國家會變得多麼瘋狂。比如特朗普是否會在明年1月入主白宮,然後做出多麼不負責任的舉動。但我認為,從長遠來看,如果人類能夠應對接下來幾年的挑戰,建設性的改變將會發生。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